对话交大安泰刘少轩:科学家的“事业合伙人”要修炼“五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陈思琦   2025-08-15 10:05:00

南方财经记者陈思琦深圳报道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相较而言,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长期低于5%。

如何唤醒高校“沉睡”的专利与成果?近年来,一个特殊的职业引发关注——技术经理人,业内更常称之为“科技红娘”。

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定义,技术经理人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

“科学家需要找一些‘事业合伙人’,既懂技术,又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与资本运作能力,可为前沿创新成果匹配合适的市场需求方。”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银科技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刘少轩表示。

目前,全国已有四川、北京、天津、山东、陕西等十余个省市将技术经理人纳入职称序列。今年7月,深圳宣布认定首批154位“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加快组建一支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经理人队伍。

除了职业认定,高校培养亦不可或缺。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意在培养系统掌握技术转移学科理论和科创企业融资知识,具备技术战略规划能力、前沿技术商业化能力、科技与金融双向融合能力、特定行业研究分析能力的复合型技术转移领军人才。

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被上海交通大学提炼成了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管理“五力”模型。当前,这“五力”也成为我国对技术经理人职业技能要求的全面概括。

科学家创业“迷思”

南方财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背后有哪些原因?

刘少轩:现今,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已成必然。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其中专门提到“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战略转型需求。

从国际背景看,我国以往多采用合资方式引进欧美等海外国家的先进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推动国内技术的迭代与创新。如今,地缘环境更加复杂,增加了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的障碍。我国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我国高校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但大量的科技成果未能有效转化。在此背景下,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技术经理人”常被称作“科技红娘”,他们是中介和撮合者,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方进行有效对接。

南方财经:为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少高校教授、科学家投身创业。从搞科研到办企业的“跨越”有何难点?技术经理人起到什么作用?

刘少轩:教授、科学家尝试创业,是希望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然而,一项调查显示,科学家创业的成功率仅3.9%,这一比例甚至比普通人创业的成功率还低。

在创业过程中,科学家们往往陷入误区,将创业活动单纯视为技术问题,过分关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产品的极致打磨。这种思维是技术导向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掌握最高精尖的技术才能创业成功。直击行业未被解决的痛点、满足市场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才是创业成功的真正关键。

因此,有效的创新与创业活动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非单纯依赖技术驱动。许多科学家的科研能力很强,是“最强大脑”,但缺乏市场洞察,导致其产品要么并非市场真正需要,要么人力、财力、时间等成本结构无法被市场接受。

融资也是一大难题。科技型企业发展初期常常面临无产品、无收入、无利润、高风险“三无一高”困境,缺乏抵押物,传统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意提供贷款支持。

还有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高校科研资金来源多元,有些由国家专项研究基金或学校配套科研资金支持,有些是企业委托项目,若在企业发展初期未能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将可能为未来埋下隐患。比如IPO时,知识产权不清晰、不完备将被一票否决,不符合上市基本条件。

基于这些难点,我们建议科学家们减少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而应专注于技术指导与产品迭代。相应地,科学家需要找一些既懂技术,又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与资本运作能力的“事业合伙人”。

修炼“五力”

南方财经:做科学家的“事业合伙人”,对技术经理人提出了哪些能力要求?

刘少轩: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应是复合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在2021年获批设立全国首个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学位点,并提出了“五力模型”,该模型涵盖了技术、市场、金融、法律、管理五个关键领域。

掌握技术是技术经理人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市场洞察力,确保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第三是金融知识和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对“三无一高”的科技型企业而言,需借助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融资途径;第四是法律能力,用于处理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保障企业经营的合规性;第五是综合管理能力,包括对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

南方财经:这“五力”为何需要集成在一个群体身上?

刘少轩:传统上,“五力”通常分别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实现,例如法律事务委托给律师事务所、法务公司,融资事务则可以找第三方财务顾问(FA)协助对接不同类型的投资人。

然而,企业必须要能理解这些专业人士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方向,要与他们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才能实现有效沟通。此外,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完全依赖外包可能不再适宜。

例如,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最高商业机密,其保护不容有失,需有专业人士进行总体战略规划和监督,再将一部分事务性、标准化的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服务商处理;融资同理,需有专业化人才负责融资方案设计,帮助团队进行估值、组织路演等等,以确保与投资人沟通顺畅。

南方财经:今年,深圳也将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提上日程,7月认定了全市首批154位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对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圳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能力呈现什么特点? 

刘少轩:教育部已建立三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分别位于北京、苏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其中,深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枢纽,有旺盛的技术转移人才需求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需求方面,深圳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活动历来以企业为核心驱动力。如华为、腾讯、大疆、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具有非常强的技术创新需求,构成了深圳技术转化和应用的良好外部条件。

供给方面,深圳面临的挑战之一是高校与科研机构偏少。不过,深圳与香港毗邻,香港拥有多所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深港在创新要素上实现了互补。未来,深圳有望在科技创新与应用领域与香港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合作。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