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版《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广东最新公布一批日军侵华罪行档案

金羊网  
2025-08-15 15:37:58

  1938年日军入侵广东影像集公开,1942年侵华日军在香港“伪钞战”罪行日文档案全文公布,侵华日军“南支防疫给水部”有关档案、民间罕见的90多封家族抗战侨批、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勇救盟军飞行员档案首度公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80年后的今天,一批日军入侵华南罪证史料档案的公布,再次以铁的事实揭露了侵略者的暴行。

  8月14日,广东省档案馆举行馆藏抗战档案史料推介活动,现场展示一批日军入侵华南罪证史料,以及抗战时期侨批档案、馆藏东江纵队抗战有关报刊史料,以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展望未来。

  广东版《南京照相馆》

  1938年日军入侵广东影像公开的证据。而当年入侵广东的日军同样配备有随军摄影师,进行类似的拍摄记录。

  日军侵略罪行照片集中,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照片。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日军侵略罪行照片集中,日军侵占广州长洲等地照片及日军拍摄的琶洲塔。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日本学者松野诚也近期向广东省档案馆捐赠的档案中,就包括侵华日军第18师团1938年入侵广东的侵略罪行照片集(日军1939年出版),以及第18师团1939年至1942年在华南地区侵略罪行照片集(日军1942年出版)。这些历史照片集堪称广东版《南京照相馆》,清晰展现了日军进攻作战、占领城镇等场景,是日军侵略暴行的直接影像证据。

  日军侵略罪行照片集中,日军拍摄的侵占惠州照片。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倭寇还我河山!”“贡献国家一升粮,就增抗战一分力!”尤为珍贵且令人震撼的是,照片中赫然呈现了写在残垣断壁上的多种抗战标语、口号等,成为华南人民在日本法西斯铁蹄蹂躏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伟大精神的无声呐喊与永恒见证。

  日军侵略罪行照片集中,日军拍摄到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的抗战标语:“全国武装起来抗战到底!” 广东省档案馆供图

  日军侵略罪行照片集中,日军拍摄到抗战标语:“倭寇,还我河山!” 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自证罪行、铁证如山!

  日军在香港“伪钞战”日文档案公布

  活动现场,全文公布一批侵华日军在香港侵占和伪造中国法币有关日文文件电报档案。据了解,这批日文档案史料同样是松野诚也在今年向广东省档案馆捐赠的。

  侵华日军在香港侵占和伪造中国法币有关日文文件电报。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这批日文档案揭示了侵华日军占领香港后,在1942年侵占并伪造中国法币的史实,自证罪行,铁证如山。广东省档案馆组织专家对这批日文档案进行鉴定,并请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吴佩军教授对其作了全文翻译。

  记者现场看到,该组日文电报档案共有5份,其中详细记录了计划实施伪造法币的数量、地点、过程、分赃流向、使用规定等信息,日军“伪钞战”罪行铁证如山。

  例如《关于印制和交付二十九年及三十年版重庆方面法币的请示》电报中写道:“希望迅速调派印刷工人,在九龙的印刷工厂印制二十九年版十元券一亿元、三十年版五元券五千万元,两种货币的样品已经贴在附件第12号上。印制好之后要注意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谍,然后宣称这些是在香港扣押的未发行的法币,并以将这些法币追加投放到市场的名义,将其发送给中支那野战货物厂。”

  侵华日军在香港侵占和伪造中国法币有关日文文件电报档案,其中记载了计划实施伪造法币的数量、地点、过程、分赃流向、使用规定等信息。图/广东省档案馆供图

  侵华日军在香港侵占和伪造中国法币有关日文文件电报档案,其中记载了计划实施伪造法币的数量、地点、过程、分赃流向、使用规定等信息。图/广东省档案馆供图

  广东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批档案的全文公布,充分说明侵华日军“伪钞战”罪行不再限于口述史料和中方记载,具备了日方形成的原始档案记录的证实,不容否认、不可抵赖。

  粤港版《东极岛》

  东江纵队营救美军飞行员报纸档案首度公开

  近日,电影《东极岛》热映,影片讲述了中国浙江舟山渔民冒死营救“里斯本丸”号英国战俘的感人故事。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曾经也有着同样惊心动魄的营救传奇——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营救盟军飞行员,堪称粤港版的《东极岛》,广东省档案馆馆藏今日展出的抗战史料就见证了这段真实故事。

  当天展出的省档案馆馆藏1944年6月11日《前进报》中,刊载了两篇报道:《克尔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封感谢信》及《克尔中尉的脱险》,详细记述了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营救盟军飞行员的英勇事迹。

  关于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营救美军飞行员克尔及其他五名美军飞行员的史料,1944年6月11日《前进报》上刊载了多篇报道。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1944年,美国飞虎队中尉唐纳德·克尔驾驶的战机被日军击中,被迫跳伞降落在观音山半山腰。日军为抓捕克尔,出动海陆空三军1000多人进行拉网式搜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14岁的中国少年——港九大队交通员李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克尔藏匿起来,港九大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行动。

  脱险后的克尔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看到你们伟大组织的力量,机敏周密毅力和勇敢,我愈加惊奇了!”这不仅是对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英勇行为的褒奖,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并肩作战的历史见证。

  1944年6月11日《前进报》上刊载文章《克尔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封感谢信》及《克尔中尉的脱险》。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自克尔中尉脱险后,东江纵队于同年5月26日,又在大亚湾抢救了五位落难的美军飞行员;后来,还救护了美军第14航空队的依根中尉及美军第3舰队飞行员克利少尉等。

  克尔的获救也成为东江纵队与美军进行情报合作的重要契机。在当天展出的1946年3月《华商报》上,就刊登了由港九大队联络员兼翻译黄作梅写的系列报道《我们与美国的合作》。

  1946年3月《华商报》上刊载文章《我们与美国的合作》。图/广东省档案馆供图

  民间罕见!

  90多封抗战侨批讲述华侨家族抗战史诗

  “侨批”,又叫银信,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抗日战争时期的侨批档案在民间存量较少,当天活动现场,广东省档案馆展出了一批今年馆藏征集的抗战时期侨批档案。

  记者了解到,此次公布的侨批共93封,主要是抗战时期旅居印尼的广东梅州大埔籍华侨林史臣及其幼子林南英写给国内大儿子(哥哥)林选英的家书。内容既有生活求学日常,更有对当时抗战局势的关注、对祖国家乡的忧虑、对侵略者的痛斥,以及海外华侨捐款支持抗战的故事。

  广东梅州大埔籍华侨林史臣家族抗战时期侨批档案。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这批抗战时期如此集中的家族侨批档案实属民间罕见。”广东省档案馆征集管理部副主任黄晓明介绍,抗战时期的侨批档案在民间存量较少,能够以家庭为主线展开叙事的侨批档案更是凤毛麟角。这93封抗战侨批档案是今年征集进馆的,具有归户性强、系统性好、时间节点特殊(该组侨批集中在抗战时期)等特点,在民间实属罕见。本次推介活动对这93件抗战侨批档案作全文公布。

  广东梅州大埔籍华侨林史臣家族抗战时期侨批档案,上有广州沙面遭遇敌炸的记录。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广东梅州大埔籍华侨林史臣家族抗战时期侨批档案,上有广州沙面遭遇敌炸的记录。图/羊城晚报记者梁喻张瑞柠摄

  “这次的家族侨批档案数量大、时间集中、内容丰富,对学界很有意义。其中涉及了南洋华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学界对于南洋社会和粤东华侨抗战研究。”侨批金融史、抗战时期侨汇史研究专家蒙启宙介绍,当时抗战侨批主要是通过金融(银行、水客)途径来到国内的。抗战侨批进入国内有两个关键锁线要突破:一个是要突破军事封锁线,一个是突破经济封锁线,非常不易。

  弟弟林南英给林选英的信,提到自己在学校听先生讲国事,并且天天看报了解中日战争。图/广东省档案馆供图

  林史臣给儿子林选英的信,提到苏门答腊南榜华侨国事赈灾委员会四次寄回壹百千元,仍存之款未付回者壹万余盾。现在又筹备夜市一礼拜,本月初五日开幕,谅想可筹得万元左右。选英的父亲私人每月认定月捐十盾,大有公司认月捐100日盾,计算大有公司自中日战事发生至今捐出去之数不下数千余盾。图/广东省档案馆供图

  “这些家书不仅承载着浓浓的父子、兄弟深情,更以最真实的笔触、最细腻的情感,以普通民众视角、海外视角,展现了海外华侨在抗战烽火中构筑的经济生命线、深厚家国情。”广东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透过这90多封抗战侨批的斑驳墨迹,一部华侨家族的微型抗战史诗徐徐展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符畅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张瑞柠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