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吴佳楠深圳报道
深圳是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集聚地,拥有众多高潜力企业,一直以来,深圳高度重视培育上市公司。
7月2日,《龙华区促进上市培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提出围绕龙华区“1+2+3”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完善上市培育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并购重组支持力度,推进“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
龙华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新“国九条”发布以来,深圳市各区发布的第一个上市培育政策,以进一步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更好利用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自去年新“国九条”文件印发后,深圳持续鼓励耐心资本、发展“大胆资本”,聚焦上市公司全链条培育,多效并举构建更加完备有效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发展。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51家企业完成IPO,新股发行市场明显回暖,其中共有4家企业来自深圳,首发募集资金达39.1亿元。在深圳培育上市公司的服务措施推动下,涉及新能源、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多家深企正排队敲钟,有望成为跻身资本市场的“明星”宠儿。
上半年4家深企挂牌上市
随着上半年收官,A股IPO数据正式出炉。今年上半年,IPO节奏维持平稳增长态势。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51家公司上市,合计募资373.55亿元,同比增长约15%。
上市的新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A股新股发行和募集资金额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首发上市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和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其中,深圳在今年上半年共有4家企业正式登陆A股。从这些上市深企所处行业看,多涉及新能源、影像科技、半导体、光伏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多,所处行业快速发展。
影石创新科创板上市募资19.38亿元,是今年上半年A股的第三大IPO,成为“智能影像第一股”。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影石创新的营收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65.25%。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数据显示,影石创新2023年以67.2%的市场占有率持续领跑,在全景相机领域已连续六年霸榜全球第一。作为技术驱动型的企业,截至2024年,影石创新累计获得授权专利约900项,研发投入占营收近14%。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呈协同发展趋势,深企优优绿能在今年成为资本市场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第一股。作为新能源基建领域的“隐形冠军”,2024 年,优优绿能的研发费用率达到 7.31%,这一数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光伏产业经历周期性波动后,横跨光伏与储能产业的首航新能也在上半年迎来IPO的关键节点,当天股价上涨244.49%,市值达到167.6亿元。根据国际知名机构Wood Mackenzie数据,2023年首航新能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位列第十名。
矽电股份则是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的头部玩家,是中国大陆首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12英寸晶圆探针台设备厂商,打破了海外的长期垄断。企业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代表了自主创新浪潮下,资本市场对深企技术创新的深度认同。
随着4家深企挂牌A股亮相,截至目前,深圳A股上市公司数量来到425家。可以看到的是,持续的创新投入和优质的技术产品,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加之上市带来的快速融资助力,深圳科技型企业或将开启规模扩大的加速模式。
完善企业上市服务生态
资本市场青睐深圳企业的背后,不仅仅是企业创新基因的发力,更有城市围绕具有科技硬实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上市企业培育服务生态的加码。
去年11月以来,聚焦全链条培育深圳上市企业,深圳从早期投资、培育上市、并购重组等重点环节,常态化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包括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星耀鹏城”上市培育行动、产业并购重组提速行动。
其中,在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中,深圳提出吸引集聚“大胆资本”“耐心资本”“国际资本”“产业资本”,构建万亿级政府投资基金群、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种子基金群。在“星耀鹏城”上市培育行动中,深圳加快企业注册、备案进程;加强上市后备资源挖掘和梯度培育,已有2820家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约占广东80%。
在金融扶持方面,深圳提出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今年3月发布的《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6)》特别明确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以年均15%增长。
就在近日公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中(以下简称《意见》),备受关注的金融领域同样被高频提及。
《意见》提出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高质量发展。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据介绍,接下来,前海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更好服务创新创业。
良好的创投环境正是助推深圳科创企业快速成长的密钥。2024年,深圳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总数达1025家,增量居全国第一、总量居全国第二,创新能力凸显。
为加速深圳中小企业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今年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正式运营,为深圳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基础服务、融资服务和上市培育服务。
当前,不少科技型深企正冲刺IPO,依托深圳持续完善的上市企业培育生态,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近日,深圳大普微提交首发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拥有自主研发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和量产能力,近3年累计研发费用合计为7.37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超36%。
深圳企业荣耀也在今年6月正式提交IPO(首次公开发行)辅导备案申请。市场认为,荣耀或成为继小米、传音控股后,中国第三家上市的智能手机巨头。目前荣耀正押注AI大模型以及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在荣耀发布的阿尔法战略中,企业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研究和硬件集成。
荣耀CFO彭求恩谈及荣耀上市进展时曾公开表示,公司于2024年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造,目前已聘用了券商、律所、会计师等,各项筹备工作都在积极开展中,会找合适时机进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