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制造业PMI继续回升,后续政策加码可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光旗   2025-06-30 19:58:58

本报评论员胡光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小幅边际改善,连续两个月升高,但仍处于临界线下,经济增长呈现向好势头,持续巩固仍然需要政策发力加码。

一般而言,二季度PMI表现普遍会弱于一季度。今年4月,受到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大增、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以及出口动能有所减弱的共同影响,制造业PMI迅速回落至荣枯线下。5月和6月,制造业PMI恢复上行,显示出目前整体经济虽然遭遇一定外部挑战但依然有韧性。从后期来看,随着外部挑战因素趋于缓和,以及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还将发力,制造业PMI有望回升至荣枯线上。

6月最大的特征在于供需两端同步扩张,有利于市场信心的稳步回升。代表供给的生产指数由5月的50.7上升0.3个百分点至51,表明制造业生产意愿较强,生产活动加快。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的生产意愿除个别月份受到季节扰动之外,均保持相对强势。代表需求的新订单指数重新站在临界点上,表明市场需求有一定回暖,特别在二季度末出现内需进一步扩张的征兆,对于三季度的增长会起到积极作用。梳理去年到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当前经济的重要挑战之一依旧是总需求不足。下三季度目标的实现,需要内需的持续回暖提供坚实支撑。

6月的另一大特征是价格指数回升。6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双双上行,表明制造业价格水平有所改善,但要恢复至扩张水平,尚需时日。一般而言,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项,可以视作是CPI的一类先行指标,两者具备一定相关性,因而6月CPI或将有所改善。

即将进入到三季度,市场开始关注下半年的增量政策和储备政策,期盼各类政策更早发力和落地见效。首先,财政政策依旧最受市场关注,主要看点有三:一是在于维持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以及使用力度,以保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为各类重大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在于财政支出需要提前扩张,避免支出集中在四季度,财政支出时间越早,越能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越能凸显出“乘数效应”。第三,货币政策还将延续积极导向。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足,年中的流动性扰动已过,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调的空间和可能,为配合债券发行,适时重启国债买卖是可考虑的政策选项。

总体来看,6月PMI出现产需同步扩张和价格指数回升的重要特征,向好的边际特征叠加当前股市表现,正向效应明显。此外,当前美联储已经向市场释放出9月可能的降息预期,人民币汇率也保持稳定,此时正是我国逆周期政策发力加码的好时机。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