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打擂台”,佛山模式何以成了“显眼包”?|五一粤消费⑧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吴蓉   2025-05-07 10:09:3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佛山报道

灯光暗下,音乐声停,如潮水般涌到佛山大草地音乐秀场的乐迷又像潮水般慢慢退下。他们成群结队,有序走向免费公交车接驳点。人潮两旁,岭南平原在夜色中铺展,远处佛山老城的镬耳墙剪影隐约可见,与现代楼宇间次第亮起的霓虹灯带交相辉映,古老与新潮在这一刻悄然碰撞,诉说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将音乐狂欢的余温,温柔地揉进夜色。

5月4日夜间,为期三天的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落幕。作为华南地区“五一”假期音乐演艺活动的重磅项目之一,本次音乐节汇聚薛之谦、陈嘉桦(Ella)、岳云鹏、新裤子乐队、五条人乐队等超强阵容,吸引近8万名乐迷,创造超6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这场音乐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佛山文旅消费市场荡起层层涟漪。附近的酒店持续满房、餐饮店人流比去年同期更为火爆,连带着广佛地铁、祖庙商圈的人气都居高不下。

“佛山不是一个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在游客数量、游客待的时间方面都不突出,尤其是难以留住过夜游客。音乐节凭借着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主动选择留下来。”佛山市民宿协会副会长刘明威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参与音乐节的人数众多,且以年轻人为主,这不仅为城市带来了人气,更有助于打破外界对佛山的固有印象,塑造充满活力、潮流时尚的“新佛山”城市形象。

根据调查,每一次跨城观演在演出地的平均停留天数在1-3天,餐饮、交通、购物、旅游等消费是跨城观演观众的主要开支项。也正因为这一强大的乘数效应,这些年“音乐节经济”持续升温,其强大的消费拉动效应与品牌传播力,正成为各地文旅发展的新引擎。与成都、长沙等以“娱乐之都”闻名的城市不同,在音乐节经济的赛道上,佛山将岭南文化与现代音乐深度融合,通过差异化竞争打造城市品牌新标签。

佛山模式:“音乐+文旅”的叠加效应​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音乐节早已突破单纯音乐表演的范畴,演变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社交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景。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佛山似乎天然就是一个音乐节的秀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佛山大型音乐节票房在全国排名第五,大型音乐节跨城观演占比全国排名第二,高达89.2%的跨城乐迷愿意与佛山共赴音乐狂欢盛宴。

今年“五一”,全国音乐节市场热闹更胜以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至少有超30场大型音乐节,仅在粤港澳大湾区,就有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南沙云思妙想音乐艺术节等大型音乐节“打擂台”。

从乐迷们的反馈来看,佛山不仅没有陷入与其他城市的同质化竞争,反而凭借着花式宠粉和文旅资源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显眼包”,在资源竞争激烈的“音乐节经济”赛道闯出一套特色鲜明的“佛山模式”。

完善的配套服务是“佛山模式”的第一层底色。从免费接驳公交、充足的餐饮供应,到贴心的现场服务,禅城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为这场音乐狂欢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外地乐迷最关注的交通为例,音乐节期间,禅城区共出动450台免费接驳公交从地铁站直达检票口,极大地方便了乐迷的出行。

文旅融合则为佛山音乐节注入了独一无二的内涵,这是“佛山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佛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在举办音乐节的同时,禅城巧妙地将音乐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旅游景点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音乐+文旅”的特色活动,大型音乐活动、空间沉浸演艺、街头特色表演等在禅城呈现百花齐放之势。比如,乐迷们在欣赏完音乐节的精彩演出后,还可以前往祖庙、南风古灶等著名景点参观游览,观看《鸿武魂》《南风灶》等沉浸戏剧,《春之祭》《光遇》等高雅演出,感受佛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5月4日下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祖庙偶遇从苏州来佛山的妙晴和贝贝。这是她们俩第一次来佛山,原本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到西樵打卡网剧《归棹》的拍摄点;二是观看2号的银河左岸音乐节。但之后的几天,她们却被佛山的岭南文化圈了粉,临走还想买些佛山手信带回去给苏州的朋友。

“音乐+文旅”的叠加效应撬动起一条文旅消费的全链条,“五一”假期,禅城接待游客99.90万,同比增长21.37%,增速第一;过夜游15.53万,同比增长14.92%,两项增速均排名五区第一。

酒店业最明显地感受到“音乐节红利”。据佛山市公安局反馈,2025年“五一”假期禅城累计入住87461人次,同比增长30%,增速全市第二。

“跟没有音乐节的‘五一’相比,客流量很不一样。不管是住宿,还是餐饮行业都接受到利好辐射。”刘明威经营的陶花园精品汽车酒店&民宿,距离大草地音乐秀场仅4个地铁站的距离,“五一”前三天酒店全部满房,酒店营业额增长了36%。附近酒店也都是一房难求,整个餐饮行业也明显比往年同期还要火爆。

据他观察,这个变化,是从2023年国庆禅城举办国潮音乐嘉年华、佛山D.N.A音乐嘉年华开始的,“以前,佛山的演唱会多是在顺德举行,对禅城片区的辐射不是很明显。而且,音乐节比演唱会的接待能力要更强,影响面更广。所以,禅城举办音乐节,对于文旅消费确实帮助很大。”

禅城探索:产业结构重塑

银河左岸音乐节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短期的消费狂欢,它是禅城发力音乐节经济的又一个界碑,标志着禅城从“旅游目的地”向“文化产业高地”的转型。

在狂欢之后,演唱会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期效应?如何在经济增长与城市承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禅城正在探索答案。

就在2025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举办的前一周,禅城区召开音乐演艺Show Plus计划发布会,汇聚全国超60家文旅演艺企业参与到“造梦多巴胺音乐演艺厂牌IP矩阵、淡定血清素音乐演艺配套服务商联盟、心安内啡肽音乐演艺生态圈小伙伴”等战略合作计划中来。本次银河左岸音乐节的宠粉活动便是音乐演艺配套服务商联盟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禅城精心规划了一系列举措。在构建音乐演艺厂牌IP矩阵方面,禅城致力于“打造头部演艺IP、打造标杆演艺空间、打造演艺孵化基地”。在佛山大草地音乐秀场,这个占地面积超11万平方米,观演区约8.1万平方米,可容纳4万人同时观演的大型场地,已然成为举办大型音乐活动的绝佳舞台。不仅如此,禅城还拥有整合全区超40万平方米的“2+4+N”演艺空间体系,为各类型音乐活动、沉浸演艺、特色表演提供全方位的场景支持。​

禅城还积极构建音乐演艺生态圈小伙伴计划,通过集聚吃住游购“小伙伴”、拓展演艺场景“小伙伴”、助力跨界融合“小伙伴”,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音乐演艺生态环境。近年来,在这样的战略推动下,禅城的文化演艺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禅城区实现全年旅游人次增长23.4%,全市第一;全年旅游收入增长32.9%,全市第一。新增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企业40家,占全市63.5%;规上文体娱乐业营收超9亿元,增速40.8%,排名全市第一。“跟着音乐去旅行”已成为禅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5年第一季度,禅城区接待游客总数344.43万人次,同比增长15.57%;旅游总收入37.36亿元,同比增长47.54%。国外人士来禅住宿1.95万人次,同比增长50.9%,增速同样位列全市第一。这些亮眼的数据,无疑是对禅城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的有力证明。​

从2023年开启举办大型户外音乐节活动的1.0版本,到2024年以“2+4+N”演艺场景体系建设为重点的2.0版本,再到2025年音乐演艺Show Plus计划3.0版本,禅城“音乐节经济”模式在不断地迭代升级,显示出一条“音乐节引爆—音乐演艺产业链延伸—城市品牌固化”的清晰路径。

通过以“文化为魂、产业为体、创新为脉”,构建全新产业链与消费场景,将岭南文化基因与音乐演艺产业深度融合,未来的禅城将真正实现从“活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跃升,助力“佛山之心”成为湾区人文经济新标杆。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