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潮涌 中资投行逐鹿香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域   2025-05-27 21:20: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港股市场迎来新一轮IPO热潮。

截至5月27日,今年以来共计28家公司登陆香港交易所,其中不乏行业巨头,包括餐饮界的“雪王”蜜雪集团和动力电池界的“宁王”宁德时代等。

港股IPO募资规模亦登顶全球。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5月25日在网志中透露,今年以来,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76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七倍,并已达到去年全年新股集资总额近九成。

同期,向港交所递表的IPO公司数量亦创出新高,港交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总共有超140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去年同期则仅有97家公司递表港交所,今年以来递表数同比增幅近五成。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本轮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动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正式交易后,短期会活跃对应A股的交易,部分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可能会逐步南移。

中资投行明显比之前参与度更高了。”在发行服务生态方面,华泰证券相关人士表示,近些年,中资投资人在香港市场更为活跃,特别是中资投资人在参与基石方面更为积极,中资行对于对接中资背景的投资人有一定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当前中资券商正加速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面对港股市场新的窗口期,部分中资投行扩充了香港团队规模,以推动境外投行业务。

数据来源:Wind

港股IPO主力军 

港股IPO狂飙。

Wind数据显示,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760亿港元,同比激增。其中内地企业成为港股IPO的主力军,首发募资额排名前十的IPO中,内地企业占据多数,合计贡献超七成的融资规模。

3月10日,赤峰黄金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今年首家“A+H”公司; 5月8日,钧达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随后,5月20日,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募集资金净额约353亿港元,成为今年目前以来全球最大的IPO募资额。5月23日,恒瑞医药正式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约99亿港元。

从向港交所递表的IPO公司数量上,也不难看出当下赴港IPO热潮。

港交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总共有超140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去年同期则仅有97家公司递表港交所,今年4月份,递表港交所的公司数达到45家,这是自2021年7月以来的月度新高。

从港股今年以来的出色表现,到更多的海内外公司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研发中心和区域办事处,都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对香港的信心。”陈茂波表示,在外围环境充满不确定之际,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正全力抢抓机遇。

德勤预测,2025年港股市场将有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约1300亿至1500亿港元。这些新股将会来自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来自中东及东盟国家的公司、科技公司尤其是来自AI行业及医疗医药公司。

三重力量助推

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动性改善是助推本轮A股公司赴港IPO的三重力量。

据统计,在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递表港交所的17家A股公司中,普遍在招股书中的募集资金用途处提到支持出海战略,需要离岸资金以支持海外业务拓展。中信证券认为,自上而下的业务需要,是推动本轮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的主要原因。

两地监管部门积极优化制度,也加速了这个过程的推进。2024年10月,中国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联合宣布,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领先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其中特别提及,对于合资格A股公司(100亿港元市值、两个财年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两家监管机构各自的监管评估将在不多于30个营业日内完成。

3月25日,宁德时代获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从备案受理到获批仅用时25日,创近年境外发行备案最快记录。

此外,港交所持续推出政策提升国际吸引力。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港股流动性改善和热度提升,也助推了此次IPO热潮。2024年以来,港股成交额水平经历过两轮上浮,第一轮为2024年的924新政,第二轮为2025年春节DeepSeek出圈,今年春节后至今港股日均成交额为2687亿港元,相比2024年初至9月23日的日均成交额,增长超过2.5倍。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表示,在中美科技博弈升级与国内利好政策共振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有望成为科技创新产业的融资枢纽与投资价值高地。 

发行服务生态演变

当下,中资券商正逐鹿港股IPO新机遇。

华泰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十年来,华泰证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通各业务链境内外服务通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资投行出海业务中的头部机构,是港股IPO市场中最活跃的投行之一。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今年以来中金香港证券、招银国际、华泰金控等3家中资券商成绩突出,保荐IPO家数分别为8家、6家和6家。此外,中信证券香港、中信建投、建银国际、海通国际等中资投行也均有斩获。

整体来看,外资投行的表现略有逊色。在今年的IPO项目中,摩根士丹利、瑞银证券(香港)和高盛亚洲保荐的IPO家数均为3家。

有港券商人士表示,对内地企业的深度理解是中资投行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近期港股IPO热潮中,大多公司来自内地,因为备案新规,天然就需要找一家中资行。因此在赴港上市时,这些内地企业也会更倾向于选择中资投行。此外,中资投行与境内投资者群体建立的紧密关系使其具备更好的双向服务能力。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港股IPO的火热为中资投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有不少挑战,包括协调A股与H股市场监管差异,优化两地估值等方面。

中信证券认为,此轮A股优秀制造业公司赴港上市,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批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又处于全球的制造业估值洼地,会持续不断的吸引全球资金做配置。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外资的回流,以及中国居民海外美元资金的回流。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