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千年非遗闯入“二次元”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陈思琦   2025-05-26 12:04:4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思琦深圳报道

2010年,第六届深圳文博会,“50后”吴维清带来几幅长约1米、高40厘米的泥塑工艺品。每卖一幅,都要连同玻璃罩费力打包。

2025年,第二十一届文博会,“80后”吴漫的行李轻巧许多,“红桃粿”口哨、潮剧脸谱摆件等都只有巴掌大小。

吴维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其子吴漫,如今是该项非遗工艺的市级传承人。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通。如今,我们在保留贴塑、彩绘等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做了许多小巧的文创开发,如口哨、冰箱贴、桌面摆件等,更利于大吴泥塑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吴漫说。

文旅部数据显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63岁,其中40岁以下中青年传承人占比不足1%,代际传承结构失衡的困局待解。

而本届文博会,一面是以AI、机器人、VR/AR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展陈,另一面,大吴泥塑、布糊画、马尾绣、龙泉剑等传统非遗工艺悉数亮相。以吴漫为代表的“80后”“90后”传承人站上舞台中央,他们或改良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或拥抱游戏、短视频等全新的传播形态,探索以更新潮的方式,唤起年轻人的“血脉觉醒”。

这些新世代“守艺人”认为,最好的非遗保护不是放进博物馆,而是让它们长久活在人间烟火里。

(大吴泥塑潮剧脸谱摆件。摄/陈思琦)

走出收藏家的玻璃展柜

吴漫大学时读的是艺术设计,毕业后曾在广州工作。2010年随父亲吴维清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展演活动时,酷暑天气叠加高强度工作,让其父亲倍显疲惫,也是在那时,吴漫下定决心回家帮衬。

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记载,潮州“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中国三大泥塑。其中,大吴泥塑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集中于潮州市潮安县(现潮安区)大吴村,距今已有780余年历史。

清代中叶至民国初是大吴泥塑的鼎盛时期,泥塑作坊遍及全村。发展至今天,因应用场景局限于潮汕当地民俗活动,大吴泥塑一直未能形成产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吴维清为代表的老手艺人也年事渐高。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通,价格也偏高。大吴泥塑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融入年轻人的世界。”吴漫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近年来,潮汕文旅的火热使英歌舞、厝角头、红桃粿等本土元素被大众熟知,这启发吴漫将更多元素融入泥塑创作中,并以口哨、冰箱贴等文创产品的形式进入潮州当地景点。

据了解,大吴泥塑的题材或取自潮剧、民间传说或章回小说故事,或来自日常生活,常见形象包括戏曲人物(脸谱)、真人肖像、佛像等。另有一些无法被严格归类的小玩意,称为“杂锦”,即儿童玩具,吴漫设计“红桃粿口哨”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红桃粿为潮汕著名小吃,因是红色的上细下宽的三角桃形而得名。吴漫沿用大吴泥塑的彩绘工艺,同时延续“杂锦”功能,模拟红桃粿的形状制成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口哨,上面还刻有“健康”“喜乐”等字样,从尺寸到15元的售价,都使其更易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大吴泥塑红桃粿口哨。摄/陈思琦)

广东针艺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泽敏,则向记者道出蜀、苏、湘、粤“四大名绣”面临的与大吴泥塑相似的困境:“大众都很喜欢绣画,但买得少。一是太贵,二是工艺水平难保障,要请到非遗传承人级别,绣出来的作品才有较高的艺术效果。”

郑泽敏以一幅长1米84、宽1米的绣画作品《金龙遨海》向记者举例,因规格大,且融合了平绣、立体绣工艺,若纯手工绣制,至少需一年才能完成,售价将达上万元。

若纯机绣,因“四大名绣”在绣法风格上各具特色,例如湘绣独创的“鬅毛针”能逼真表现动物毛发的蓬松质感,擅长绣制老虎、狮子等猛兽;苏绣以“乱针绣”闻名,更擅长刻画人物神态或水墨画的朦胧意境,机绣的呈现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即“有其形而无其神”。

为使绣画走出收藏家的玻璃展柜、走入寻常百姓家,郑泽敏介绍道,广东针艺科技研究院汇集刺绣非遗传承人、画家、艺术品鉴赏师等,探索机绣与手工绣相结合,使作品不仅保持“四大名绣”的艺术水平,还提升了性价比。

“专业画家完成图案底版后,我们将选取一部分标准化环节由机器完成,再由绣娘完成‘乱针绣’等高难度部分,并基于自身审美判断,调整一些细节。”郑泽敏透露,科技与人力的结合使《金龙遨海》降至2580元左右,时间成本也降至一个月内,并可批量定制。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绣画作品多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为题材,如今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也使更多元复杂的风格成为可能。

可以看出,或是更便携小巧、或是价格更亲民,青年一代非遗传承人在守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通过技术迭代、创意赋能,使非遗产品更贴近年轻人的消费偏好。

(更具现代感的绣画作品。受访者供图)

“授人以渔”催动活态传承

29岁的澳门女孩卢瑞盈,今年是第一次参加文博会。

作为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葡萄牙瓷砖画(Azulejos)画家,卢瑞盈参展这几天回答的问题很相似:“葡萄牙瓷砖画怎么和青花瓷一样是蓝白配色?”

卢瑞盈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虽有几名专业观众前来询问并加了微信,但因瓷砖画仍需纯手工制作,对比配色相似、名气更大且已实现量产的景德镇陶瓷,他们对瓷砖画兴趣寥寥。

“葡萄牙瓷砖画与景德镇陶瓷的烧制温度、材料都不同,但也有许多联系,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卢瑞盈说。

历史文献显示,瓷砖画是一种小而厚的陶瓷片,葡萄牙人称之为Azulejos,意思是“抛光的小石头”,曾大量镶嵌在教堂外墙上、民居大门旁。后来随着亚欧大陆贸易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白底蓝纹的青花瓷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人喜爱,原本色彩斑斓的瓷砖画也逐渐演变成蓝白色系,延续至今。

如今,澳门的路牌、教堂或民居外墙仍保存有葡萄牙瓷砖画,诉说着数百年来中葡文化的共融共生。2020年,瓷砖画被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但同样面临知名度低、青黄不接的传承困境。

(卢瑞盈的瓷砖画作品。摄/陈思琦)

“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卢瑞盈坦言。

面对这样一门“冷门手艺”,开发冰箱贴、挂饰等文创产品是一条可行路径,但仍相对静态。卢瑞盈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大众有机会沉浸式体验,更直观、深入地理解瓷砖画背后的历史内涵。她本人正是19岁第一次到葡萄牙旅行,实地体验里斯本一场瓷砖画工作坊后,才与瓷砖画深深结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意娜认为,非遗具有“活态性”,非遗的根本在于传承群体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通过代际传承不断适应环境变迁。

今年的文博会现场,人形机器人弹琴、斗舞的“赛博”场景固然令人惊叹。另一面,卢瑞盈捧着一块方形生砖,在观众的注视下安静地手绘各种图案;大吴泥塑展位前也挤满“捏泥巴”的小朋友,吴漫在其中悉心指导,活态传承就在这一次次近距离体验中实现。

休闲娱乐性质的体验之外,越来越多人正捧起非遗的“饭碗”。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鼓励建设非遗就业工坊,促进当地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公益项目“天才妈妈”,也是今年文博会的“新朋友”。据介绍,该项目通过扶持具有创造力的非遗带头人,设立“梦想工坊”,培训、带领当地妇女改善生活状况。

“这既能更好地传承非遗手艺,也能有效带动当地就业。”河北丰宁“布糊画”省级传承人、“梦想工坊”带头人刘海艳介绍道,制作一幅布糊画需要剪板、剔模、糊制、组装、打褶等九道工序,虽然复杂,但经过耐心培训与练习,零基础“小白”亦能上手。

(刘海艳开展布糊画培训。图源:天才妈妈)

刘海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其每年开展3至5次布糊画培训,一年可培训几百名学员。如今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近百名妇女靠布糊画谋生,年龄从30岁到60岁不等,近两年还吸收了一批“90后”学员。

截至4月,“天才妈妈”项目在全国22个省(区、市)建立了50家“梦想工坊”,涵盖布糊画、马尾绣、油纸伞、蜀绣、傣锦等非遗手艺,研发推出300余款非遗衍生品,直接或间接引入产品订单超1000万元,辐射带动8万余名手工艺女性就业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语在非遗传承的语境下有了全新的注解。

二次元“新皮肤”加载中

“80后”周强,今年文博会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右手食指——扎上了厚厚几圈绷带。

“看来是真正的练武之人啊,都挂彩了。”每有观众问起,周强便掏出手机,短视频记录了他的受伤时刻。

周强是国家级非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传承人,亦是一名抖音博主,账号“铸剑师周强-德匠宝剑”拥有2.1万粉丝量。其中,与抖音达人“镜伊娃娃”合作共创的《从一颗流星到一把宝剑》3月发布至今,已获236.4万次点赞、37.2万次转发、8.5万条评论。

“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把绝世宝剑和一身盖世武功,然后独步天下,称霸江湖。”这样煽情的念白文案,配上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等热血的铸剑画面,许多人深藏于心的“武侠梦”被重新唤醒。

文献显示,龙泉宝剑是中华古兵器代表,以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精致四大特色闻名,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然而如今,一把锋利的宝剑不再是“行走江湖”的刚需,龙泉宝剑亟待从传统刀剑向Cosplay影视道具、健身刀剑等领域转型,通过短视频打响知名度尤为关键。

周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为记录一把宝剑从制作到成型的全过程,“镜伊娃娃”跟着他学了半个月手艺。类似的达人共创也是周强的流量密码,除了“镜伊娃娃”,周强还与“小万姑娘”“尼莫”等百万粉丝博主合作推出铸剑体验视频,其右手食指就是在指导学员打铁时,被铁锤蹦出的锤头划伤。

(周强与抖音达人合作拍摄短视频。受访者供图)

文旅部数据显示,目前155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超过99%的项目都拥有持续在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和内容。非遗短视频创作者年龄以“80后”“90后”为主,非遗内容观众和非遗产品消费者则以“90后”“00后”居多。

截至去年,抖音平台共有1428名认证的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199人。抖音也陆续发起“非遗合伙人”“看见手艺计划”“DOU有好戏”“心动老字号”等项目,扶持不同类型的非遗创作者和传承人。

近几年,周强还闯入了游戏赛道。例如《剑网3》公测的“霸刀”剧情中,从选材到锤炼,再到淬火,“侠士”们能够亲自体验铸刀的工艺过程,周强在其中担任古法刀剑顾问;去年7月,网易《永劫无间》手游开放公测时推出“秦王佩剑定秦·青金”新皮肤,周强亦参与其中。

(游戏Cosplay。图源:《剑网3》公众号)

以游戏为载体,越来越多非遗正在抓住“Z世代”“二次元”的指尖和眼球。今年初,《三国志幻想大陆》联动金坛刻纸传承人杨兆群与书法家刘楣洪,推出“悠扬国韵”非遗系列皮肤,并将游戏内容与剪纸、书法相结合;《卡拉彼丘》也曾与“中国皮影第一刀”汪天稳合作推出《卡拉彼丘X皮影探寻记》纪录短片,并成功推向全球。

历经千百年沉淀的非遗工艺,正突破次元,加载出“新皮肤”。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