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讲粤明丨一只“西域明珠壶”的练成丨跨粤山海,奔赴疆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洪晓文   2025-05-23 17:20:18

本报评论员洪晓文

提起紫砂,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江苏宜兴。不过现在,在几千公里外的新疆喀什,也开始生产紫砂壶了。今天我们去看看伽师县紫砂壶产业基地。

资源勘探发现,天山支脉,位于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七彩山,有丰富的紫砂原料。为什么这里能有紫砂矿藏呢?原来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断层陷落带,历经四亿年的地壳运动变化,堪称中国地质运动的博物馆。这是地球开盲盒开到宝了!得益于此,伽师县已发现9种不同类型的紫砂原料,原料颜色更丰富、透气性更好,经检验确定是紫砂壶的理想制作材料。人称“伽师紫砂矿、西域明珠壶”。

广东援疆真是放大招,直接请来江苏宜兴紫砂陶艺大师传授技艺,开展紫砂陶艺产品研发,建立研发生产中心。多位陶艺大师在当地手把手带着一支20人的专业团队,用“纯原矿、零添加”的绿色工艺,为的就是把伽师县紫砂陶艺产业发展起来,同时培训当地的老师和学生,这种“传帮带”的“造血”,实实在在地给当地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

伽师县是广东援疆的重要部分,具体由佛山对口援建。一方面,广东援疆引入人才和技术,推动当地采取产教融合的方式,为职校学生培训技能,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广东投入资金、搭建平台,在一个产业园的基础上改造搭建了如今的紫砂基地,整活了产业。正所谓,广东援疆不仅是“输血”,亦是在“造血”。

来看最新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底,伽师县已设计完成紫砂文创作品1000余种,单单是紫砂壶就超过200种,年产值直接突破3000万元。在广东援疆的支持下,这些紫砂壶不仅在本地热销,也已卖到了大湾区。

如今,在伽师,紫砂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潜力巨大,正在成为新疆喀什的一个新“顶流”。广东援疆挖掘受援地产业资源优势,将地下的紫砂变成地上的增长,将老资源变成新就业。同时这也是一场文化交流交往,在打磨一只只伽师紫砂壶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艺术也在磨盘上交融。所以,我们手里捧着的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紫砂壶,而是一位又一位新疆青年在家门口实现的艺术梦想。

总统筹:邓红辉

执行统筹:祝乃娟

主播:洪晓文

编辑:梁信,陆跃玲,曾婷芳

视频编辑:许婷婷,实习生李萍

设计:王冰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