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记者对话固态电池厂商:低空经济的天空,就是我们的“新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林典驰   2025-05-20 14:13:2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典驰深圳报道

近期,CIBF 2025在深圳举行,尽管锂电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周期,但人气高居不下,展会期间观众流量突破40万人。

在此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家产业链公司,在固态电池这一锂电行业的关键赛道,厂商们正竞相角逐,全力抢占战略高地。

其中,欣旺达(300207.SZ)发布了“欣・云霄2.0”航空动力电池,国轩高科展出G垣准固态电池等,均在固态电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在下游材料端,同样展现出日渐成熟的趋势,部分半固态电池材料已实现量产出货,固态电池材料也已进入中试阶段。负极龙头贝特瑞(835185.BJ)展示了多种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其针对固态电池体系打造的贝安方案覆盖多种关键材料,且新型硅碳负极材料已获客户验证。

星源材质(300568.SZ)则在固态电解质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参股公司的氧化物电解质已实现量产,并推出针对下一代半固态与固态电池材料应用的多种产品。

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业界的一致观点是半固态电池已经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而全固态电池量产装机或将在2027年得以实现。

厂商竞逐航空电池高地

展会期间,多家企业展出面向低空经济场景的动力电池方案,集中在半固态电池或是固态电池,涵盖城市空中交通、工业无人机、载人飞行器等应用方向。

5月15日下午,欣旺达中央研究院院长徐中领展示了公司覆盖无人机、工业巡查、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的飞行器电池产品。

在本届展会上,欣旺达发布的“欣•云霄2.0”航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采用“软固态”电池技术,兼备“高比能、高功率、高安全、宽温域”特性,已应用于城市出行、农林植保等低空经济场景。

据了解,此前第一代电池(能量密度≥320Wh/kg)已量产并搭载百公斤级飞行器完成百公里飞行验证。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类似,低空经济的动力电池正在成为各家电池厂商必争的下一个战略制高点。

例如,即将量产的“陆地航母”动力电池由中创新航(3931.HK)独家提供。

除此之外,孚能科技(688567.SH)同样表示,目前,公司半固态电池产品已获得美国头部客户、时的科技、零重力飞机工业等低空经济客户定点。目前,第一代eVTOL半固态电芯已实现商业化交付,第二代eVTOL半固态电芯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5月16日至17日,国轩高科发布的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该电池已在深圳CIBF电池展上亮相。国轩高科还透露,其全固态电池已正式进入预量产阶段,设计产能为0.2GWh。

此外,2024年首次亮相的金石全固态电池在今年实现了突破。材料方面,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提升了60%,空气稳定性增强,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也取得突破。

徐中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欣旺达第一代是固液混合的半固态材料,第二代是凝胶状的软固态电池,既有液态的性能,又有固态的安全性。

据悉,欣旺达制定了五代技术升级路线,计划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的目标。

目前,欣旺达航空动力电池以软包为主,圆柱电池兼具。软包电池的优势是不用根据航空器的特点单独设计,具有更强的场景适配性。

徐中领表示,欣旺达半固态电池正极采用高镍三元锂材料,负极采用硅碳负极材料。

对于下游客户的关注点,徐中领谈到,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首先是高能量密度,其次是高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关系到飞行距离和时长。高功率关系到航空器的瞬时动力输出,尤其在垂直起降阶段,其功率需求是地面行驶的数倍。

其次是快充,大幅减少地面停留时间。与传统燃油飞机加油时间相近的充电效率,使得电动航空器在短途高频次任务中更具竞争力。

据了解,一架载重100公斤,自重400公斤的飞行器采用欣·云霄1.0动力电池,能够完成超过100公里的续航。

下游材料端日渐成熟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车展上向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当面砍价,希望电池降价30%-40%。彼时曾毓群也委婉回答:“要等供应链开发出来”。

这背后其实潜藏着一个道理,电池产业链并非单靠一家独大,而是要上下游协同创新,在上游材料领域,更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芯的综合性能。

本届展会,固态电池上游材料成为各家比拼的重要方向,各自都展出了最前沿半固态/固态电池材料,部分半固态电池材料已经量产出货,固态电池材料也到了中试的阶段。

负极龙头贝特瑞展出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正负极回收闭环方案等多款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针对固态电池体系打造的贝安方案中GUARD全固态系列材料和FLEX半固态系列材料刚刚于数天前发布,覆盖了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其中FLEX系列目前已在国内头部数码厂商小批量验证和装载使用。

“贝特瑞新型硅碳负极材料2024年已经实现客户验证,专门面向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测试评价。”贝特瑞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也正是这样的基础上,公司有了全固态电池材料方案量产的底气,在贝特瑞中央研究院院长李子坤看来,目前行业比较统一的示范装车节点是2027年。

另外,固态电解质膜也被学界认为有可能成为锂电产业链的新环节之一,目前产业化进展顺利。

据悉,星源材质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参股公司深圳新源邦科技有限公司的氧化物电解质已实现量产,硫化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则处于小批量供应阶段,已成为大曹化工株式会社及其上海子公司半固态电池项目专用隔膜的独家供应商。

在本届CIBF上,星源材质推出针对下一代半固态与固态电池材料应用,涵盖多种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和刚性骨架产品。

星源材质董秘李昇向记者介绍,刚性骨架隔膜是一种大孔径基膜,面向全固态电池应用,能够对固态电解质起到支撑作用。

此前,星源材质曾公告与中科深蓝汇泽联合开发固态电解质相关膜产品,本届CIBF星源材质提出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是将固态电解质和刚性骨架一步法生成固态电解质膜,这也是对下游应用比较颠覆性的产品。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