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高慧超 佛山报道
5月2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分行获悉,截至2025年3月末,佛山市绿色贷款余额为2465.6亿元,同比增长25.5%,较年初增长15.7%,佛山以绿色金融擦亮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新底色”。
据介绍,去年以来,为引导金融资源向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和新兴绿色产业培育布局倾斜,点绿成金,佛山金融机构持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和精准支持作用,单列绿色票据再贴现专项额度,创新“再贴现+转型金融”运用模式,支持建材、纺织、家具等传统企业低碳转型,2024年以来累计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10.3亿元。
同时,佛山金融机构特别做好碳减排领域贷款的储备与投放。顺德农商银行就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为广东福迩摩叉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工业仓储园区光伏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有效满足园区光伏发电装机资金需求。截至2025年3月末,佛山辖内银行机构累计向分布式光伏、制氢加氢、清洁能源发电、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等绿色新兴项目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要求的贷款16.1亿元,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7万吨。
除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外,佛山金融机构不断丰富绿色金融领域的信贷产品,推出了能源收益权质押贷、光伏贷、绿色转型升级贷、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打造“绿色+普惠”“绿色+碳减排”“绿色+供应链”等多种融资模式,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交通银行佛山分行创新运用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融资方案,与某陶瓷企业约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产品碳强度两个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企业完成关键绩效指标可享受贷款利率下调10BP的优惠,提升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正式投产。
截至目前,佛山辖内银行机构已向陶瓷行业发放转型贷款5笔,金额合计1.4亿元,实现全省首批陶瓷行业转型金融业务落地佛山。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分行还指导发布全国首份针对陶瓷行业绿色转型的省级金融支持团体标准,组织金融机构与陶瓷建材等行业协会、陶瓷企业开展转型金融合作意向签约,签约授信金额达1.7亿元。
为了推动金融力量助力绿色产品“走出去”,佛山还率先在省内开展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试点示范工作,金融机构针对企业碳足迹核算、生产工艺改造、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强化资金供给,助推佛山金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PD-1膜”成为国内首款同时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碳标签证书的产品、3家企业成为广东首批获取碳标签粤港互认企业,有效增强企业产品绿色低碳属性,提高国际市场认可度,打破绿色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