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高慧超韶关报道
从乐昌东站下车,驱车8公里到达韶关市乐昌市廊田镇,一路上只见绿韵滔滔,稻香缭绕,视野辽远的廊田盆地让人心旷神怡。
正值春耕时节,廊田镇岩前村的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插秧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作业,广东省科学院科技特派员顶着烈日穿梭于稻田之间,现场指导农户赶生产。驻廊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忙着植树,田间地头生机勃勃。
从 “输血式” 帮扶迈向 “造血式” 发展,广东省科学院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牵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在廊田镇书写了一份生动的乡村振兴答卷。
自去年7月进驻廊田镇以来,工作队一头扎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里,开启对这片粤北大地的精准帮扶。他们以党建结对为引领,充分挖掘一所对一村、一频道对一村帮扶潜力,迅速深入廊田镇展开细致入微的调研,与村民促膝长谈,精准“画像”,把握乡村发展脉络。
工作队调研发现,廊田镇优势显著,“粤北粮仓”名副其实,肥沃土地与优质农产品优势尽显。
随着工作队帮扶举措的推进,廊田镇乡村面貌持续焕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村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工作队助力廊田镇聚焦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拓展销路,为村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也让廊田农产品品牌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廊田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借助帮扶对接和产业梯度转移,廊田镇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形成了“特色民宿+农家乐+农业采摘+美丽乡村+农特产品”的生态品牌旅游路径,既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又能激发廊田镇农文旅结合的“美丽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廊田镇有望在科技和媒体等各方资源的加持下,找到内生动力,走上现代产业进阶之路,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变。
建生态宜居新乡村
走进廊田镇马屋村,犹若踏入一幅清丽的田园诗画。脚下村道洁净蜿蜒,两旁白墙灰瓦的屋舍错落有致,墙头壁画栩栩如生,为村庄添了几分灵动。屋前屋后,一方方菜圃翠绿蓬勃,与民居相得益彰。
近年来,乐昌加速绘就绿美生态新画卷,推进镇村植绿增绿,发动全民植树1.58万株,配合推进龙山林场示范点建设工作,全年完成新造林和精准提升1287亩。鼓励村民挖掘“庭院+经济”模式,依托绿美庭院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成功创建广东省“美丽庭院”2户、韶关市“美丽庭院”4户、乐昌市“美丽庭院”59户。
在广东大力因地制宜抓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之际,工作队也积极作为,走村入户开展“百千万工程”政策宣讲,激发群众参与典型村培育工作的热情,还和镇、村干部一起,积极投身到王屋村、马屋村和平富村三个典型村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风貌管控、绿美建设等工作。
近期,广东省科学院及下属研究所还在廊田镇举办8场“爱绿植绿护绿兴绿”主题党日活动,募集资金近5万元,植树近400棵,大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绿色动能”。
出门见绿、归家舒心,乡村振兴既要“风度”也要温度。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才是衡量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关键标尺。
扎根廊田镇后,工作队秉持“不让一户返贫”的信念,开启暖心帮扶之旅。他们走村串户,对429户脱贫户精准“画像”,建立动态监测档案,筑牢防返贫底线。
在马屋村,工作队化身“保险申报导师”,帮曾燕祥申请到2万元农业保险赔偿,为他挽回香芋失收损失;在王屋村,工作队为身患重病的王灵家庭办理低保边缘户,减轻化疗费用压力;面对夫妇患病、子女求学的马世德家庭,工作队春节期间帮其销售1500斤马蹄,有效缓解了其经济负担。
马屋村党支部书记邓荣誉表示,工作队还筹集资金、组织人员修复村庄破损路灯,推进排水渠改造工程,解决了村民雨天出行不便及雨水渗入家中的问题,大大改善了乡村居住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近年来,廊田镇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工作队的做法只是其中的一角。镇里下足“绣花功夫”,新建居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长者饭堂,老人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贴心照料;升级镇便民服务中心和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让村民办事更便捷,吸引人才汇聚乡村。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更为百姓生活带来切实福祉,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
“农头工尾”的廊田范本
廊田镇位于乐昌东南部,全镇地势平坦,廊田河贯穿全境,形成了一片肥沃土地,宛如一条走廊,故称廊田。
这一自然条件让廊田镇以粮食生产为主,素有“粤北粮仓”之称,商品粮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目前,廊田镇农业以优质稻种植、生态水产养殖、畜禽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粮食、水产精深加工为主导。但在推动全农业向精深加工发展过程中,这个粤北小镇还有很多路要走。
廊田镇党委副书记何勖表示,以香芋马蹄为例,这里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并且经过深加工之后,价格也相对较高,必须走出去进行销售。但与广西荔浦芋头相比,虽然同样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受到产业规模的限制,乐昌马蹄在借力精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借力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时空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在廊田镇圩镇客厅,黄金奈李干、香芋马蹄、炮弹香芋面等几十款深加工农产品,诉说着廊田镇这几年以工业化思维培育农业特色产业的历程。不过,要增加产品附加值、塑造自主品牌,首要难题是经营主体意愿不强。
“廊田镇很多经营主体都是从本地农业合作社转至企业,如让他们以大成本投入资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确难度很大。我们需要更多农业龙头企业进驻,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和懂市场的经营人才来到这里。”何勖说。
随着驻镇帮镇扶村和广东省纵向帮扶驻乐昌工作的持续开展,小镇的主导产业发展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美豪是去年7月跟随帮镇扶村工作队来到乐昌的,现任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副所长、廊田镇党委副书记(挂职)、驻廊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刚到廊田时,陈美豪的直观感受是,其与珠三角地区差距的确悬殊。
进驻廊田镇9个月以来,陈美豪和帮镇扶村工作队重点从消费帮扶、链接资源等方面打开突破口。“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是要回到当地主导产业的振兴上去。”陈美豪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过去的几个月里,工作队组织了微生物所、南繁种业所、资源稀土所等四十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前往廊田开展科技调研,谋划提出符合镇村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工作队推动省科学院院属单位与当地政府、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合作,包括促成南繁种业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易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等。
去年7月份以来,工作队消费帮扶廊田镇120多万元,包括组织团购大米、黄金奈李、香芋、马蹄、腊肉等农产品超62万元。“这是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果,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和企业创收。”陈美豪笑言。
他认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要以科技把好质量关,二是要学会讲故事。“讲好科技含量、非遗文化、工艺制作的故事,才能让产品在市场上有说服力。”为此,工作队发挥派驻单位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优势,持续加大媒体赋能力度,以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提升乐昌、廊田镇知名度,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积极探索三产融合
开车行驶在廊田镇内,一排排两层、三层高的特色民宿打造出开门见绿、随处有景的田园风光。远离城市喧嚣,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感受乡村的宁静和美好。
在一家名为“好望阁”的新建民宿里,游客叶先生与朋友们正在喝茶聊天,笑谈甚欢。叶先生从东莞过来,在乐昌产业园有投资项目。他说,这里空气非常好,自己原本计划住一晚,现在决定多住两晚,体验一下乐昌的民宿氛围。
在“百千万工程”实施背景下,乐昌县域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借此东风,乐昌坚持“以乡村小酒店撬动文旅大产业、激活乡村旅游大市场、带动镇域经济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乡村酒店、民宿项目建设,让乡村民宿集聚成民宿区,逐步向特色深度体验式旅游新业态转型。
有了产业定位,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乐昌模式是,凭借自身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禀赋,重点打造全国文旅消费市场的新宠——民宿产业。并进一步突出生态环境优美、乡土风情、传统民俗、文化底蕴的民宿集群优势,通过品牌民宿的建设,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例如,廊田镇鼓励村民依托绿美庭院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形成了廊田“特色民宿+农家乐+农业采摘+美丽乡村+农特产品”的生态品牌旅游路径,既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又能激发廊田镇农文旅结合的“美丽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廊田镇提出,要力争全年吸引来廊人数同比增长30%以上,三产增加值增加4%以上。
“美丽经济”之外,廊田镇这一农业大镇还借助帮扶对接和产业梯度转移,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提供廊田答案。
2022年,由于要实现产业整合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而东莞工厂难以实现购地需求,东莞沙田三和磁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平带着团队来到距离廊田镇不远的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考察。
“乐昌市政府行动很快,非常重视我们投资商。当时我们看了产业园地块后,他们5天之内就带团队对我们进行考察,并迅速给出回应。”谈起企业落户廊田镇的故事,三和磁材总经理童平印象深刻。
三和磁材只是廊田镇在产业招商的一个缩影。这两年,在广东省纵向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廊田镇迎来王屋村大棚高附加值水果种植项目、乐昌高精密度铁氧体磁铁生产项目在内的多个产业项目。
为解决镇域经济总量较小,招商项目落地投产少的问题,廊田镇今年在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加快产业发展,深耕招商引资。全年力争招商引资项目4个以上,计划总投资额超2亿元。
未来,如何从传统的“输血式”帮扶走向“造血式”协同,又是摆在廊田镇面前的一道关键问题。
陈美豪认为,不管是政府项目支持、帮扶单位带动,还是其他外部力量的介入,都在为廊田镇能真正形成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打基础。最后如何越做越大,走上现代产业进阶之路,重点还在于当前的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我相信在科技、品牌和媒体等各方资源的加持下,廊田镇能够找到内生动力,只是时间问题。”陈美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