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造精致街区进行时:“打开”体育馆变身全民健身公园,“绣花功夫”推动城市更新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谭砚文   2025-05-19 22:59:3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早上9点,改造后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内,不少市民正在晨练,或在南广场空地上放风筝,或在球场打门球,或在翻新后的健身步道慢跑。

“天体改造以后我们来运动就更方便了,从地铁口可以直通运动场地,场地外的围蔽被拆除了,视野也更加开阔。”在天体晨练已有二十多年的陈先生说。

距离第十五届全运会还有不到180天,广州赛区围绕30个场馆开展的17个精致街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5月30日至6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项目女子16岁以下组比赛将于广州举行,这将是广州作为十五运会主战场的首次亮相。

日前,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广州赛区的三个场馆及周边街区了解到,精致街区改造不仅有整体提升,还注重细节的“精雕细琢”。

一方面,以“打开空间”理念改造场馆,通过拆除围挡、激活街角等,将体育场馆改造为全民共享的“无界体育公园”。另一方面,以“绣花功夫”改造场馆,在保留原有风貌上,通过微流线设计、绿化景观、商业联动等优化,让场馆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从“拆围建绿”到“修旧如旧”,广州正以体育场馆为支点撬动城市品质升级,精致场馆、精致街区、精致赛区不仅将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更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城市更新实践,为超大城市空间功能复合化提供新思路。 

打造“无界”全民共享体育公园

“‘打开空间’是天河体育中心精致街区建设的主要理念,我们希望让精致场馆融入精致赛区,形成精致街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人居环境景观院副院长陈智斌介绍,天体精致街区的改造主要有三个手法——打开边界、打开街角、打开绿地。

首先,打开边界。取消各体育场地之间原本的多层围蔽,拆围建绿,将体育场融入人行道、过街街区,让市民不知不觉走进天体这个全民友好的共享开放公园。

(改造后的天河体育中心东北角绿地)

其次,打开街角。将东北与西北两个街角空间变成开放的口袋公园,释放公共空间约960平方米,打开后的场地成为融合林下休憩、慢跑等功能的绿色城市休息站。

“我们把原本占据街角空间的环卫设施移入公共绿地中,把街角打开,让市民们不知不觉间可以从地铁站、公交站、人行道走进场馆,让场馆处于市民每天上下班必经之路。”陈智斌说。

此外,打开绿地。原本体育场周围功能单一绿地转变成全民共享的开放场所,并且形成可以承载运动功能的空间,方便市民散步、跑步,让天体更加融入居民生活,将精致街区打造为城市生活步行便捷绿廊。

“开放”的理念,同样体现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和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及周边精致街区改造中。

正值中午,记者走进广东省人民体育馆西北角的绿荫平台,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在新建的绿荫平台乘凉。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粤建环艺院景观一所副总建筑师区展辉介绍,为满足周边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省人民体育场周边精致街区改造打造了林下活力空间,在体育场西北角新建了一个近400平米的阶梯式竹木复合平台,通过重构立体休闲网络,向公众开放了集晨练、商业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林下社交场域。

“我们利用这个空间打开了城市界面,将原本闲置的绿地转化为居民休闲、运动、拍照的场所,满足周边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区展辉说。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的阶梯式竹木复合平台)

大学城体育中心周边精致街区改造,也突出“开放式”的理念。十五运会广州执委会场馆建设部技术处高级园林工程师陈雄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本次改造提升了场馆周边的道路,赛事结束后将拆除场馆外的围挡,让市民可以便捷到达大学城内的各个场馆,同时也对场馆外部的绿地做了提升,在赛时是观赛平台,在赛后则是开放空间,可供市民运动、休憩。

据了解,本次改造从整体上提升了周边的慢行道路系统,优化了路段及节点交通组织方式,提升舒适慢行道约55.8公里,形成自行车道、慢跑道和人行道贯通的友好通行空间。同时,以三条路线串联起大学城内的各个地点,内环路以活力橙为底色,串联中心湖公园、体育中心、攀岩运动中心、广州雕塑院等承载大型公共活动的场所;中环路以文化蓝为底色,串联十所高校,通过天桥连接高校教学区和生活区;外环路以科技红为底色,串联广东科学中心、超算分布式能源站、中关村青创会等科技园区。

“精致”提升融入周边特色 

精致街区的改造,将“精致”理念渗透进场馆及周边的各个方面,注重从细节处做提升,将场馆融入周边设施,用“绣花功夫”开展精致街区建设。

“大学城体育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依山傍水,这次改造融入了大学城的景观特色,改造绿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打造了自然和谐的山水生态体育公园。”陈雄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改造在附属公用设施设计中融入岭南文化,并与大学城中心湖公园及周边自然山体相结合,增强生态效益。此外,也提升了区域内的环境景观效果,将学校、公园、医院出入口以及路口端头等人流密集处改造为草坪,增加景观通透感;在体育场馆周边节点及路口端头处营造色彩地被或花境,提升景观质感。

(改造后的大学城体育中心周边)

如果说大学城体育中心是在山水间的体育场,那么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则是在景区内的体育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坐落于较场东路和较场西路之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体育场之一,周边即是英雄广场、中华广场、地王广场等景区和商圈,本次精致街区改造也与场馆周边的空间进行了联动。

区展辉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周边的改造采用微流线一体化设计,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广场、地王广场及沿街商铺的业态情况,结合较场西路、较场东路市政提升统筹考虑,打造微流线型一体化共享街区,推动城市空间与人流、商业的有机融合发展。同时,强化与地王广场商业空间互动,通过舒朗绿化,形成序列严整、光影交错的林荫基底,夜间通过投射灯强化乔木竖向序列,使林荫空间与商业外延形成昼夜联动的“慢行+消费”场景。

“原本场馆和英雄广场中间有一个垃圾房,非常阻挡视线,现在我们将垃圾房隐藏在绿化之中,将场馆和英雄广场的交界处打开了,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提升了场馆和景区的联动性。”区展辉说。

对于这座充满岭南文化的场馆,改造在保证功能性的基础上,秉持“修旧如旧、风貌协调”原则,重塑建筑肌理、整合立面元素、恢复线条美感,既保留了建筑的独特风貌,又注入了现代功能品质,尽可能保留区域原本的风貌。

记者了解到,本次改造巧妙地保留了体育场东边马路上的地标性老榕树。这棵树位于马路中间,原本树下停放着许多电动车,不仅不美观还阻碍交通。而在改造后,树下配备了一个较大的花池,不仅保证了树的完整性,也具备了渠划岛的功能,能够疏导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同时,还在较场东路增设非机动专用停车区,保证交通畅行。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旁的老榕树)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本次改造不仅有整体上的规划与提升,更注重细节处的“精雕细琢”,将便民设施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无障碍方面,天河体育中心东北、西北绿地公园新建2处轮椅坡道,消除残疾人坡道与路面接壤处的高差,严格控制路面坡度在3%以内,确保行走舒适性。在交通安全方面,大学城体育中心对路面侧平石、车止柱及装饰井盖等城市构造要素进行更换等内容,提升交通安全保障。在配套设施方面,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完成三线下地、海绵城市等12项道路提升要素,优化云海通津慢行系统,推动街区实现全龄友好、功能复合。

随着十五运会脚步临近,广州的城市设施的提升已初见成效。广州赛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精致场馆到精致赛区再到精致街区,希望借助十五运会的契机,将17个焕新的精致街区打造为广州城市建设的新标杆,进而形成广州精致城区,让赛事成为推动城市更新的有效方式。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