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珠海报道
港口作业区内,集装箱货柜呈矩阵式堆码,重型卡车在其中穿梭转运。再远处,巨型货轮装卸完毕正缓缓启动,隐入茫茫海湾。
对于“因海而生”的珠海,无论是经济特区建立之初,还是当下国际贸易波诡云谲的变局,作为珠海最具优势的自然资源,这座城市的产业演进逻辑都深深嵌入港口的变迁中。
2024年,珠海高栏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9万吨,同比增长10.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4万标箱,同比增长6.4%,其中外贸71万标箱,同比增长18.3%;新开通韩国、东南亚、巴西等国际航线以及3条西江航线。这组数据背后,是珠海面对湾区港口竞合格局的主动求变。
2008年珠海首次提出“以港兴市”的战略定位,几经变换调整,2025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加快建设智慧绿色港口,强化高栏港国际航运及物流服务功能,加强与其他港口协调联动,不断拓展货源腹地和经济纵深。支持经开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化工园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化工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经济。
今年4月,在圣保罗举办的经贸合作会议上,珠海向巴西提出协作构想:共同推动珠海高栏港由生产型港口转型为贸易型港口,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巴西的重要贸易标识港。
与此相应,近两年来,珠海港口经济的发展战术也在作出整体调整:开始加速在港口、航运、临港产业等领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在新定位、新模式背景下,珠海港口与城市融合发展推演出“三重逻辑”,珠海正在从跨区域协调发展、“港产城”一体化联动和“三驾马车”体制运营的“三重奏”和声中重新出发,撬动开放新支点。
(珠海高栏港。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供图)
向贸易港转型
珠海港的发展,引领了城市布局拉开框架、向西拓展。
建立经济特区之初,珠海的城市空间局限于磨刀门水道以东的有限区域。20世纪80年代末,珠海作出“开发大西区、建设高栏港”“一港带全局”的战略决定,建设高栏深水大港带动大工业集聚,进而支撑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西拓。
2009年12月,珠海发挥通江达海优势,牵头西江沿线11个城市的13家港口企业联合组建西江港口联盟。历经多年,形成了以珠海高栏港为核心,以驳船运输、江海联运为主线、沿江码头为依托的西江网,已发展成为西江流域较具影响力的港航发展合作平台。
此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的相继开通,珠海尤其高栏港被赋予了港澳等湾区城市连接粤西的节点枢纽地位。
不过,随着2001年交通部开始逐步将港口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城以港兴,港为城用”的理念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港口建设掀起高潮,港口的竞争开始依赖腹地经济的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港口林立,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三大世界级港口群之一,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呈现区域集中、港口相对独立的特质,港口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关系密切。香港是国际自由贸易港,深圳港、广州港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前十的国际强港。
珠海港以煤炭、矿石、油气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是全国27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坐拥珠江四大出海口,亦是珠江口西岸唯一深水良港,距离国际海运主航道仅一海里,周边规划布局有珠三角港口群共享共用的几乎所有大型国际国内深水锚地等优势。
“全球航运格局正在深度调整,传统国际航线运量波动加剧。对此珠海港需立足自身实际,以全局视野谋划新方向、新模式、新动能,通过错位发展培育国际经贸新通道。”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珠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黄建平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从地理区位看,珠海独具优势,拥有唯一陆路连接港澳区位之利。不过在大湾区港口群内,同一区域内具有相同经济腹地或者腹地交叉的港口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
黄建平表示,接下来,珠海港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推进差异化定位,将珠海高栏港靶向打造为“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重要节点港口之一、中国连接南美葡(西)语系国家的特色贸易标识港、东南亚和港澳转口贸易分拨港、“澳门+横琴”政策延伸离岸港。
截至目前,珠海港共有61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其中国际航线35条(含内支线,下同)、西江航线26条。珠海的七个港区中,高栏港区是主港区,拥有大型集装箱专业化泊位,拥有内外贸航线40条,其中国际航线14条、西江航线26条。
国内航线方面,珠海持续巩固“西江出海门户港”地位,加大西江驳船航线和内贸沿海航线拓展力度,重点发展江海联运业务,引导周边和西江上游港口的货源与货物集散需求向高栏港汇聚。
国际航线方面,珠海依托“澳门+横琴”葡语系资源联动优势,加速布局“一带一路”航线,拓展、巩固直达拉美地区的特色航线。
黄建平介绍,珠海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高栏港定位为中国连接南美葡(西)语系国家的特色贸易标识港,面向东南亚的便捷高效的转口贸易中心,新开通的珠海-巴西桑塔纳港直航航线,正是珠海构建特色国际经贸通道的关键落子,亦是珠海推动中巴经贸合作的里程碑。
巴西总统卢拉于5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上个月开通的连接珠海港与桑塔纳港和萨尔瓦多港的海上直达新航线,对巴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而言,是中巴合作的又一项成就。”
珠海将以高栏港、桑塔纳港为两国不同区域共同需求的“前哨港”,把珠海经开区与巴西亚马逊流域作为珠海与巴西北部经济合作互补的前沿阵地,渐进培育两地后方区域经济大市场,逐步拓展航路和航线,进一步深化中巴、中拉国家在科技、农牧渔、矿产、制造业、新能源、港航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南南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应对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的关键一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以珠海高栏港为出发点的直航航线,有助于提升珠海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也为打造中国拉美地区经贸合作的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此外,万喆认为珠海高栏港打造“巴西品牌”可以拓展双方合作领域,依托港珠澳大桥“一小时物流圈”和澳门国际空运枢纽,不仅可以在航空物流、跨境电商、大宗商品等领域都与跟巴西加强合作,还可以进一步在文旅、体育、服务贸易方面开展互动交流,实现多元发展。
重塑“港产城”发展格局
每年,约120亿吨货物流动于全球3000余座港口上,近90%全球贸易通过海运完成,全球50%的财富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纵观全球主要港口发展定位,德国威廉港构建“港区-物流园区-临港产业区”的空间布局,大力适应港口发展的临港业态;韩国釜山港则通过建立镇海经济自由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建立独立于政府的机构港湾公社制度自负盈亏地负责港口管理和开发业务,实现釜山港的高速发展;英国伦敦港则重点通过打造全球代表性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凸显航运优势、辐射全球,从而形成世界级航运枢纽。
在全球航运贸易体系深度重构的背景下,珠海港口经济亦步入转型升级期,谋划整合港口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的应对策略体系。
受访专家表示,珠海近年来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构建“前港+中区(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后城”的港产城发展格局。在“港口-产业”联动方面,结合绿色港口建设,发展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适港发展的临港产业,并通过保税物流枢纽促进跨境电商和冷链物流,形成产业升级。
珠海港的高栏港区拥有集装箱、石油化工、干散货、海工装备等功能相对齐全、集中的专业化大型码头,以及制造、仓储、堆存基地。
在“港产城”融合配套方面,珠海经开区作为国家级经开区,拥有高栏港亿吨深水良港、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化工园区等重要平台,目前已形成“绿色化工、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产业体系,区内的疏港铁路物流园、中国绿色新材料(珠海)产业园、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国际海事服务中心等基建、生活配套等相对完善。
作为大宗散货的重要集散港,珠海港在华南及珠江-西江经济带腹地能源、原材料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铁矿石、煤炭、油气等货类在珠海港吞吐量中占比超过75%,目前正打造华南绿能港和华南煤炭贸易集散中心。
同时,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港正积极助推珠三角地区重点产业布局优化,驱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向临港区域集聚发展。
在服务港澳方面,珠海港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打造世界级经贸通道”为目标,联动打造了大桥口岸、粤港澳物流园、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和高栏港综保区等关键节点项目,推动大桥从“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加速跃升,全力打造服务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黄金通道”。
不过,珠海港在港口贸易服务端仍存在结构性短板。周边大港林立,货源腹地重叠,尚未形成“港口+贸易”这一国际重要港口城市的典型场景模式,“港产城”融合发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基于此,未来珠海港尤其是高栏港区的核心目标,是从传统生产型港口转型为绿色、智慧、现代化贸易型港口。
黄建平表示,“接下来,珠海港将依托交通格局重塑带来的区位优势,着力促进西江流域及珠江口西岸城市的互联互通、深化港航合作,在服务临港产业、提升贸易服务功能、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港产城’相互赋能。”
优化管理体制
进入“后港口扩张期”,不同于过去在政策主导下以大石化产业为港口经济支撑的发展模式,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珠海港口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初,珠海经开区迎来“管委会+公司”运营架构调整,管委会剥离社会管理职能,专注于经济发展的主责主业,同时公司发挥市场化主体作用,承担投资建设、招商运营、企业服务等事项。
而被视为拉动珠海经开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珠海市港口管理局以及珠海交通控股集团亦同步揭牌。
珠海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三驾马车’协同发展模式实施一年来,三方在港口规划建设、航线布局优化、产业培育升级等重大事项上实现高位布局、高效决策,通过创新设立港口发展中心、出台港航激励政策等举措,显著提升了高栏港港区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了港航业务发展提质增效,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
不久前,在珠海召开的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就曾提及,未来珠海将围绕“一带一路”和南美市场的海运、航运,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聚焦特色市场和区域市场布局,做精做细港航服务业,与周边大港错位发展。
上述珠海经开区负责人称,在推动高栏港实现从传统货运港口向现代航运服务枢纽的转型升级方面,珠海经开区正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中心,面向国际船舶、海员、船东的综合需求,提供船舶维修检测、物料供应、船员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海事服务,探索打造国际大宗商品资源集散中心以及特色航运要素交易中心。
此外,珠海经开区还将依托综合保税区与高栏港的功能叠加优势,重点打造“保税+”产业生态链,实现从原材料进出口、保税加工制造到维修服务的全流程闭环运营,为服务中巴、中拉经贸合作提供支撑。
万喆认为,珠海港口转型,首先要完善港口设施,提高港口装卸效率、吞吐能力,加强和巴西港口的对接合作。其次是优化营商环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将横琴自贸区政策向港区延伸。同时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物流企业或拉美企业入驻。第三是加强产业合作,如进一步深化中巴、中拉国家在农牧渔、矿产、制造业、新能源乃至无人机等领域的经贸合作。最后是拓展物流服务,包括港口功能要多元化,做大以港口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