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势|茂名迎变:一座粤西城市的振兴“密码”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郑玮   2025-05-13 10:47:4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邓安晴广州、茂名报道  日前,茂名迎来一场国家级盛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群众赛事首场活动。从千年荔园跑到滨海湿地,吸引全国23省份438位运动员参赛的十五运会定向项目,串起了茂名各地山海风貌,也串起了这座粤西城市的经济动脉。

茂名不算是一座“知名”城市。但是,2025年一季度,这座位于粤西的地级市冲上广东城市GDP排名第8位,跑赢江门、肇庆两座珠三角城市,也跑赢湛江、汕头两个省域副中心。

这座城市,有自己的发展“密码”。

从产业结构看,荔枝和石化,是茂名最具代表性的两张产业名片。作为世界最大的荔枝连片种植基地,2023年茂名全市荔枝产量达62.09万吨,约占全国的1/4,全球的1/5,全市85%的农户从事荔枝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20亿元。同时,茂名还是全国首座千万吨级石油炼化和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在超百家石化规上工业企业托举下,2022年茂名全市石油化工规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05.86亿元,增加值444.39亿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近年这座北接云浮、西连湛江、农业工业“两手抓”的粤西城市,正成为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试验场”。

2022年末“百千万工程”启动后,茂名被确定为全省5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产业转移主平台之一,2023年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达45个,计划投资额约246亿元。

产业项目的入驻,拉动茂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多年跑赢广东全省。资金与项目落地,带来的另外一个直接影响是人口开始回流,2024年末茂名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2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多个县城出现人口回流信号。

农业升级、工业转型、城镇提级……在广东这场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盘、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棋的“棋局”上,一个联通城乡、衔接珠三角的粤西重点城市形象逐步清晰。

技术下沉与人口回流

5月8日至11日,十五运首个群众赛事活动决赛——定向项目在茂名高州、化州、电白等地展开。赛事的落地为茂名吸引了来自全国23个省(区、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38名参赛运动员。

与赛事和选手同步到来的,还有一批数量可观的观赛观众。据预测,茂名配合十五运打造的“全运主题游”线路,将吸引超10万人次观赛游览。

这一切早有计划。随着服务消费兴起,国家级体育赛事的落地有望为承办地带来一波撬动消费的关键流量。目前,十五运会广东赛区已设立52个项目竞委会,覆盖广东全省十五个承办地级以上市,也包含梅州、汕尾、清远、云浮等非一线城市。

十五运赛事“下沉”是广东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切面。以茂名为例,近年,这座粤西城市在“百千万工程”等系列政策带动下,还出现了更多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比如,投资。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至2024年,茂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一季度,茂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仍实现4.6%的正增长,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8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4%,工业投资增长29.4%。

农业方面,背靠荔枝之乡、沉香之乡、化橘红之乡、三华李第一镇等多块“金字招牌”,茂名一直表现不俗。在总量领跑的同时,南方财经全媒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兴起,茂名正驱动全市农业发展模式率先踏入“AI+”新阶段。

比如,2025年茂名荔枝产业大数据平台就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将病虫害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30%;2023年全国首个“五化”智慧果园在茂名落地,实现远程管理和精准生产,驱动收益增长20%以上;2021年茂名在全国首创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打造“数字农业科技+农村电商+物流+数字金融”的全产业服务模式......

茂名广阔的农业市场为数字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新兴技术的导入又为传统农业走出“看天吃饭”瓶颈提供了新工具。双向赋能下,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茂名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80%、4.80%、2.50%和3.60%。其中,2024年茂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08.86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772.1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

事实上,当前在以AI为代表的数智技术井喷和应用加速下,作为后发地区的茂名,不仅也迎来技术下沉赋能,而且有着更广阔的落地场景。

要素的涌入正在加速茂名产业转型。与此同时,产业市场的持续扩围还为茂名带来了另一重影响:人口开始出现回流的信号。

“我是2018年决定回来创业的。这几年从外地回来的人不少,我们公司也有很多,从杭州、北京回来的都有。”茂名滨海新区中诚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伟华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其在茂名开展的创业项目已覆盖小番茄种苗研发、种植、产品分拣、市场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2024年营收合计超过5000万元。

2024年末,茂名市城镇常住人口301.8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15.84万人。2024年末,茂名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11%,比2022年提高2.2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5个百分点。信宜、高州、化州两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1.02万人。

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宛如一场资源配置优化的大型“策略游戏”,要素涌入下,茂名今年一季度表现亮眼: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3.00亿元,冲上广东城市GDP排名第8位,挤下江门、肇庆两座老牌“珠三角”城市,也跑赢湛江、汕头两个省域副中心。

“百千万工程”牵引下,城市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城市转型“求新”

更进一步看,茂名是透视广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一扇窗口,也为新阶段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些启示。

“工业制造业方面我们主要抓‘五链共建’和佛茂产业转移项目建设。其中五链包括茂名石化产业、零碳产业、汽车电子产业、新型储能产业以及华南钛谷产业。”谈及茂名近年在工业板块的布局,茂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梁亚河表示。

梁亚河提到的“五链共建”一度被写入2025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是茂名寻求“一业独大”破解之道的关键工程。

目前,茂名全市已累计投入43亿元加快链主企业和项目落地,2024年T1000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华南钛谷”一阶段项目、投资115亿元的丙烯酸产业园项目相继开工建设,2025年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迎来首个投产项目、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4套关键装置也正式开工建设。

从投资项目类别中不难看出,茂名在工业板块布局正瞄准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两大方向发力,在新型工业化模式中寻找可持续发展动能。

同时,作为广东全省5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产业转移主平台之一,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茂名还探索创新“佛山品牌+茂名市场”“佛山制造+茂名禀赋”联合招商模式。“自佛茂指挥部进驻茂名以来,落地项目达到了59个,其中投产27个,预计年产值可达108亿元。”梁亚河表示。

寻求政策借力是一个关键思路。2022年末广东启动实施的“百千万工程”明确提出,要壮大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入园,支持与当地主体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园区提质增效,重点扶持一批10亿元级企业、建设一批亿元级项目,促进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此后,大量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下沉至县域。茂名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科科长廖秋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后,政府资金对各类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比如,2021年以来茂名全市农业领域科研立项就有超过300项,投入政府引导资金超6000万元”。

新型工业化只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一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新型城镇化则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另一重内涵:城市功能。

梁亚河表示,近年来茂名正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其中,围绕医疗和教育两大关键城市功能,目前茂名县域内住院率保持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占比达40%以上,均居全省首位,同时全市有序整合撤并“麻雀学校”251所,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学校等34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2万多个。

作为粤西综合性枢纽城市,茂名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为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打下了基础,推动实现城镇和乡村良性互动。

“这几年创业我们感受下来,茂名现在发展环境是不错的,包括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政府服务等市场环境,也包括农村道路建设等人居环境,都能直观感受到。接下来我们还是打算扎根茂名,通过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升级,把茂名特色、优质农产品带到全国更大市场。”潘伟华说。

(实习生吴佳钒、王硕对此文亦有贡献)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