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佳英广州报道
曾凭借“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广告语家喻户晓的葵花药业,如今正面临业绩增长挑战。近日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0.76%。
Wind数据显示,葵花药业从2017年的38.55亿元营收规模在波动中曾达到2023年的57亿元,然而此次2024年的营收规模为33.77亿元,更低于2020年的34.62亿元。这一表现创下了近8年间的最低值。
细究业务表现,全线产品均现疲态。医药工业板块收入下滑40.87%,中成药和化学药收入分别下降40.55%和47.59%。
为应对业绩疲态,葵花药业已经立下百亿元业绩目标。在2024年年报中,葵花药业强调,按照六五规划,销售规模要突破百亿元大关。而2025年是公司实施该规划的关键一年。葵花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这一规划是公司立足当下,结合长远发展战略所制定的中长期的经营目标,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将根据六五规划的总体战略制定、优化具体短期经营规划,并结合市场情况不断优化,推动战略目标落地。
但多位分析师指出,在业绩持续下滑、现金流吃紧等背景下,这一愿景的实现路径尚不明朗。
节流难解增长困局
细分来看,作为核心支柱的医药工业收入下滑40.87%,直接拖累整体业绩。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医药制造板块销售量仅为4.81亿盒/瓶,同比降幅高达41.16%,反映出市场需求端的持续疲软。
产品结构方面,中成药和化学药分别实现收入24.64亿元和7.1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40.55%和47.59%,全线业务均呈现疲软态势。
盈利能力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骤降56.03%。这意味着公司净利润水平直接倒退至7年前的水平,wind数据显示,在2018年,净利润约为5.63亿元,此后五年间,逐渐升至2023年的11.19亿元。2025年一季度颓势延续,净利润5711.18万元,同比下降77.62%。
为应对业绩压力,葵花药业已经通过大幅削减销售费用来缓解压力。在“节流”后,销售费用从上年的13.67亿元大幅下降68.46%至4.31亿元,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
然而,这种成本控制仍难掩核心业务困境——毛利率持续下滑。年报数据显示,葵花药业2024年中成药和化学药毛利率分别下降9.75和8.69个百分点。这种局面,亦反映出公司在成本管控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现金流状况亦不容乐观,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3.99亿元,同比下跌203.01%。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90亿元骤降134.56%。
在转型布局方面,葵花药业力图加大研发投入。21世纪经济报道进一步梳理其财务报告发现,虽然其近年来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已逐渐升高,从1.86%升至2023年的2.26%,再至2024年的3.68%。但这一比例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Wind数据显示,葵花药业的研发投入费用常年在1亿元上下浮动,2024年研发投入约1.24亿元。对比同行,营收规模更小的康缘药业、东阿阿胶、江中药业以及方盛制药,研发投入更为积极。其中,康缘药业、江中药业、方盛制药的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79%、4.82%和7.84%。
目前公司在研化药品种近40个,主要集中在儿科、消化及妇科领域,同时推进经典名方研发和中药二次开发。大健康领域则聚焦益生菌品类,已获得8项发明专利和8件保健食品备案凭证。根据国海证券统计,2023年,葵花药业护肝片年度发货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跻身行业黄金大单品第一梯队。
葵花药业资本副总裁海洋曾表示,过去是品类打法,现在是大单品打法。葵花药业在年报中亦表示:“优化模式、渠道焕新、扁平化营销体系,着力打造上下游共生、共赢生态链,一品一策。”同时,在新零售模式下,为顺应目前医药健康领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公司持续深化渠道布局,设立线上自营平台葵花大药房(湖北)有限公司,整合线上营销资源,多元触达目标客群,开拓增量市场。
然而,这些布局成效如何仍存疑问。一位券商分析师直言,要考虑到市场大单品被纳入集采的可能性。
院外市场难独善其身
其实,护肝片、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两种产品已进入安徽省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名单。
2024年9月,安徽省医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就《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目录涉及较多日常用药,包括感冒药、止咳药、心血管药、老人常用的降糖药、小儿止咳药等。其中,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护肝片、强力枇杷露等品种在列,涉及的生产厂商包括葵花药业、葫芦娃、方盛制药等。
2025年4月17日,安徽省医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公布了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结果,涉及27条中选信息。根据中选信息,每袋或每盒不同规格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中选价为18.05元至41.6元,其中葫芦娃药业以每袋/盒41.6元的价格中选。
再看护肝片,中选名单涉及申报或生产企业约9家,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薄膜衣片剂型护肝片以每盒13元中选,约计每片售0.13元。
葵花药业虽然有护肝片和小儿肺热咳喘液/颗粒等产品,并未出现在最终中选名单中。又考虑到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有国民度、有渠道优势、有规模效应。而且院内市场主要依赖医保支付,而院外市场则更多依赖消费者自费购买,葵花药业也曾对外表示对其“影响有限”。不乏证券机构分析师认为,老牌OTC品牌企业有比较强的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行业市场份额会逐渐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
随着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药品价格治理,已将“发挥药品价格治理效能”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推动药品价格透明化和规范化。
2024年,国家医保局开展“四同药品”(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同厂家)价格专项治理,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启动了“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引入网络售药平台的“即送价”作为比价锚点,比对其他渠道药品价格。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消息,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线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随着此类比价系统的建立,全渠道价格趋向公开透明,将院外市场的利润压缩,很可能使院内和院外市场药价双双降低。
海南省的数据颇具代表性——根据海南省医疗保障局披露的信息,2024年8月,海南省定点零售药店药品比价系统“慧选药”上线仅一个月,便有380家定点零售药店主动降价,涉及6555个药品、64914条降价记录,平均降价幅度为19.73%,累计降价金额121.8万元。这种价格传导机制意味着,院外市场的利润空间也将持续承压。
值得关注的是,葵花药业的渠道结构仍显单一。业内不乏担忧,葵花药业的商业模式是否面临“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年报显示,2024年OTC渠道收入占比高达83.23%,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更达60.41%,其中最大客户占比41.17%,这种过度依赖传统渠道和少数客户的模式,在行业变革期或许显得尤为脆弱。
面对困境,葵花药业在年报中提出六五规划,剑指百亿销售目标。但如何在业绩下滑、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实现这一愿景,仍需管理层给出更具说服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