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随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即“两业融合”)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开始从“幕后配角”走向“舞台中央”,释放出“乘数效应”。
4月28日,珠海召开2025年珠海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加快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新模式、新市场、新空间进行研究部署。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大会不仅对珠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擘画了产业图谱和作战地图,更传递出珠海如何透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升级,谋定城市产业发展新方略、新思路。
数据显示,2023年珠海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1377.29亿元,同比增长5.7%,占第三产业的60.1%,占全市GDP的32.5%。截至2023年年底,珠海生产性服务业规上企业超过2300家。其中,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等各领域规上企业均超100家,包括格力节能环保、金山办公软件、珠海万达商管等一批头部企业。
尽管珠海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上升势头,但对GDP的拉动仍不明显,与新型工业化匹配度不高。如何理解生产性服务业对珠海城市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表示,一方面,珠海制造业家当不断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加迫切的赋能需求;另一方面,珠海要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强化城市在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反过来进一步增强城市产业经济内生发展动力。
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图谱
当前,制造业竞争力已从“规模化生产”转向“服务化增值”。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经验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一直是GDP最大的增长极。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终端附加值紧密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直接关系制造业的高端化进程。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是与实体经济,即生产制造过程密切相关的服务业领域,例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金融、物流配送等领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曾撰文指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共识,其内生逻辑是:生产性服务业将聚集一批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和优质专才聚集到城市。事情是人做出来的,有了人才,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可能加速发展,并形成该城市的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鼓励和引导这个城市的投资者和外来投资者致力于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想方设法把现有的加工制造业提升层次。
而珠海当前正发力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珠海首先瞄准了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体系。
在此次大会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聚焦这五大产业的1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达91.89亿元。数据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驱动珠海产业升级的核心,“服务赋能制造”的乘数效应例子不断涌现。
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例,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制造业,除了汽车制造本身,造车过程中涉及的云计算、数据处理等环节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半的价值都与生产性服务业有关。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之擎,是一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所在。截至2023年底,珠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共186家,实现增加值170.6亿元,同比增长6.8%。集成电路设计业企业95家,营业收入实现114.36亿元,同比增长4.6%,规模位列全省第二,增速全国设计城市前十。
相比制造业的在地生产,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带动范围更为广阔。
2024年,珠海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成低空空中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在这套空中运营监测系统上,珠海进行了系列场景开发,目前已经具备建设和运营城市空域低空空中服务体系和系统的能力,并且形成低空整体模式输出能力,这正是珠海发展低空经济领域中生产服务业重要构成部分。
今年初,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公司与连云港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实施连云港低空产业智联协同项目,重点在城市低空运营、产业园区巡检、城际空中交通、低空物流运输、低空文旅项目、无人机飞手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跨市级低空经济平台。
如何赢得发展主动权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的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城市竞争当中赢得战略主动。珠海想要赢下发展主动权,聚焦在了生产性服务业。
陈勇表示,“‘十五五’期间,珠海肩负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迈进万亿级城市行列的定位目标。我们必须要对标先进城市,把握产业演进规律,找准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位和策略。”
以杭州为例,杭州正加速构建以“五大产业生态圈”+“五大未来产业”+“五大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五大生产性服务业”聚焦数字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等五大领域,与先进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还将聚焦五大领域的21个细分赛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珠海拥有底蕴深厚的“科创基因”,创新驱动作用显著。目前,珠海已经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295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国家级的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100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亦雏形渐显。
如何为先进制造业插上“隐形的翅膀”蓄势高飞?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支撑珠海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1月,珠海就明确提出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圈”出重点:培育壮大软件信息、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赋能“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珠海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珠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6%、7.9%,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力。
目前,广东已经作出明确部署,加紧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谋划打造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平台和20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
珠海应该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突出“特色聚焦”导向,构建布局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体系,绘制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地图已经成为共识。
香洲区作为中心城区重点是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巩固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跨境电商四个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会展经济四大新兴产业。金湾区重点是推动航空物流、现代农业、供应链物流产业等;高新区重点推进数智赋能、科技服务、金融创新、低空经济等。
珠海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珠海正在制订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在“服务+制造”的协同布局中,持续塑造“智造”新优势,获得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