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5月5日至14日,东莞游泳名将陈苏伟将挑战横渡直布罗陀海峡。这是陈苏伟继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卡特琳娜海峡、莫洛凯海峡等多个世界海峡后,又一次向极限发起冲刺。
在近期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陈苏伟介绍,如果此次挑战成功,将填补国内在该项目上的空白。同时,作为曾经的全运会选手、两摘亚运会银牌的运动员,陈苏伟也想以这样的方式,向即将在家门口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献上祝福。
由世界马拉松游泳协会认证的“世界七大海峡横渡挑战”与“世界七大高峰攀登挑战”遥相呼应,被誉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之一。此前,陈苏伟已经相继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卡特琳娜海峡、莫洛凯海峡等多个海峡。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于今年举行,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让各类体育空间从赛事高地转化为普惠民生的幸福载体,成为全民运动的新开端。
作为赛事承办城市之一,东莞共承接5个比赛项目,其中十五运会项目2个,分别为篮球(五人制男子成年组)、举重;残特奥会项目3个,分别为篮球(聋人女子)、举重以及大众三人制聋人篮球。东莞正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为理念,努力办出一场精彩纷呈、全民共享的体育盛会。
陈苏伟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从划龙舟到跳水、游泳能看出来,广东人其实先天富有挑战精神。例如在需要快速反应和爆发力的体育项目上,大湾区人民都很有优势。“希望在粤港澳三地举办的十五运,能够将我们这种体育精神传递到全民、全行业,优势应该传递给青少年,贯穿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陈苏伟说。
横渡世界七大海峡之后
直布罗陀海峡连接欧非大陆,最窄处仅18公里,以多变洋流与低温(5月平均水温16℃)著称。
此次横渡,陈苏伟团队将于4月29日启程飞赴西班牙马德里,随后转赴马拉加待命。横渡的具体时间窗口定在5月5日至14日之间,最终挑战日期将根据实时气象条件确定。
每一次横渡挑战,对陈苏伟而言,最难的地方或许是对海洋的一系列未知。“因为这次横渡跟上一次相隔一年左右,我也做了很多适当性训练、康复训练。但不管怎样,都不敢掉以轻心。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出现。”陈苏伟说。
2019年,陈苏伟完成挑战英吉利海峡、卡特琳娜海峡、环曼哈顿岛游,荣摘世界公开水域“三大皇冠”后,将目标锁定“世界七大海峡”。后者与“世界七大高峰”遥相呼应,被誉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之一。
在此之前,陈苏伟分别用时11小时8分2秒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成为第3个完成此壮举的中国人,在挑战者中年龄最大;用时11小时35分成功横渡卡特琳娜海峡,成为横渡该海峡的首个中国人。
2022年10月23日,他成功挑战莫洛凯海峡,成为完成横渡莫洛凯海峡的首个中国人;2023年8月24日,他用时11小时35分成功横渡英国北海峡,成为首个成功挑战该海峡的中国人。
此次横渡直布罗陀海峡如果能够成功,陈苏伟的下一步的计划是横渡台湾海峡。“说实话这项运动很难,需要很多先天性条件。但我也不想就此结束。希望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个台湾海峡横渡挑战的中国人。”
从专业泳坛“游向”群众体育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陈苏伟的成长得益于东莞独特的体育土壤。在游泳这一领域,东莞人才辈出。从1936年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被誉为“标准美人鱼”的杨秀琼,到1982年打破亚洲纪录勇夺冠军的叶润成,皆是其中代表。
而陈苏伟的游泳天赋也早早被发掘,一项又一项的基层比赛脱颖而出后,1979年,年仅11岁的他进入北京体育大学业余体校学习。16岁那年,陈苏伟“越过省队”直接入选国家游泳队。
从东莞乡间到祖国首都,因为游泳,陈苏伟的人生与体育结缘。1986年汉城(今首尔)亚运会,其代表中国参加4×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获得银牌。四年之后的北京亚运会,陈苏伟依旧凭借过硬实力为国出征,4×200米自由泳接力项目,再度获得亚军。
退役后,陈苏伟在个人专项继续升级。他开始专注于极限游泳挑战,横渡世界级海峡,继续刷新中国极限游泳运动的记录。
“当我离开专业游泳池,做游泳培训一段时间后,又想重新回到这个项目。然后我又一次尝试着寻找对游泳的热情,最后很幸运,我找到了极限挑战这样的方式。”陈苏伟这样总结自己与竞技体育的过往,并告诉记者,只有把这项运动当作终身爱好,不为名也不为利,才能坚持走到今天。
对谈中陈苏伟也提到,这或许与广东人天生对海洋富有挑战精神的基因有关。“包括大家熟知的全红婵,以及世界冠军陈艺文、朱子锋、胡宇康等,都是兼具天赋和挑战精神的选手。”他说。
199天后,十五运将在广东这个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拉开序幕。这片曾两次点燃全运圣火的热土,再次成为焦点。作为退役运动员,陈苏伟认为,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全民运动和群众体育一定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关键。
十五运将分为竞体比赛和群众比赛活动,竞体比赛设34个大项、401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毫无疑问,全民运动热潮,才刚刚开始。
“体育带给人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严格的纪律意识以及健康的体魄,是我们这个国家非常需要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一至两项体育技能,伴随大家的一生。”陈苏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