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贸一季度“V型反弹”:高基数下释放企稳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欧雪   2025-04-23 19:17:14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欧雪深圳报道

在经历了年初的短暂承压后,深圳外贸在3月强势回升。

深圳海关4月22日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市进出口总值9901亿元,同比微降2.8%。但单月指标呈现明显回暖态势,前2个月深圳进出口同比下降10.4%,3月进出口迅速回升同比增速达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进口增速更飙升至17.2%。

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高基数和今年美国滥施关税的双重压力下,深圳前2个月进出口规模仍均处于历史同期第二高位,3月进出口总额更是实现两位数增长,展现了深圳外贸的较强韧性。

“整体来看,深圳3月份的外贸表现较为出色。”然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四所所长王振告诉记者,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尤其是美国滥施关税下,我们仍需深入分析关税政策变化对深圳外贸的具体冲击和影响,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深圳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整体优势电子产品出口稳中有增。记者梳理发现,深圳高技术中间品与新能源产品成为一季度外贸稳增长的关键支点。

在前2个月,受益于终端应用市场需求增强,深圳电脑零部件、集成电路分别出口310亿元、281.2亿元,分别增长31.4%、8.7%;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147.4亿元,增长47.9%。

此外,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相关商品出口大幅增长,深圳数字照相机、医疗器械出口分别快速增长46.1%、8.3%,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的60.4%、21.8%,规模均列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到3月份,深圳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增速仍旧较快,电子元件等中间品保持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样”产品中,锂电池出口56.8亿元,增长42.8%,电动汽车出口30.4亿元,增长154.3%。

此外,记者注意到,深圳外贸市场格局迎来新变化。2024年,东盟站稳深圳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到了今年3月份,香港地区重回首位。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香港地区、东盟、台湾地区是深圳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三者合计贡献当月进出口总量的49.4%,其中对香港地区进出口679.9亿元,增长10.6%;对东盟进出口659.9亿元,增长14.1%;对台湾地区进出口572.6亿元,大幅增长92.3%。

除此之外,3月份深圳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区域经贸合作成效持续显现。3月份,深圳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33.9%,增速达8.1%;RCEP成员国贸易规模占27.3%,形成稳定基本盘。欧美传统市场仍保持韧性,对美出口增长12.1%,欧盟市场增幅8.7%,显示深圳外贸的多元抗风险能力。

深圳乐能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冬冬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很多货物是提前备货发往海外仓的,因此关税加征的成本尚未立即反映在利润中。不过,在美国滥施关税之下,目前公司正逐步将重心聚焦于欧洲、英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如何稳外贸

近日,深圳市发布了2025年深圳稳外贸支持政策要点十条,为外贸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整体来看,此次十条政策不仅继续关注传统外贸,更聚焦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在开拓市场、品牌建设、合规发展、对外投资等维度打出政策“组合拳”,展现出了深圳作为“内地外贸第一城”的突围决心。

王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条支持政策中,有关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条款,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短期内资金支持极为关键。

政策显示,深圳对企业在境外开展投资或者承包工程项目的前期法律、技术、商务和投融资咨询等服务费用,银行贷款利息,海外投资保险保费,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组织园区招商活动的推介费用按照50%给予支持,最高资助2000万元

“引导产业链跨境有序布局是我国当前重点推进的工作。”王振表示,美国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后,许多企业不得不将部分订单和产能转移到境外工厂,以应对关税压力。拓展多元市场是长期任务,但短期内企业只能采取对外投资合作这种应急措施。

何冬冬也坦言,尽管海外仓为企业提供了库存窗口期以观察市场,但若关税加征持续,公司应对策略也主要有三点:一是提价,二是供应链转移,三是拓展市场。然而,对于提价这一策略,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仍是未知数。

为应对上述冲击,王振表示,从长期来看,应加大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支持,提升产品高溢价能力,以应对外贸挑战。在供应链调整方面,既要拓展国内市场,又要引导企业有序加快海外投资布局,实现供应链多元化。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