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勇佩言 广州报道
4月2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即将迎来倒计时200天之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了广州体育馆。在走访过程中,“科技感”贯穿始终:AR导航系统可以为观众实时导航,无障碍智能服务桩将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导览等服务。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本地化服务的时效性,场馆改造涉及的多款产品来自广东本地企业。
“从进场到落座,科技感无处不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AR导航系统实时推送最优路径至观众手机。更为智能的是,部署在场馆的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自动触发应急疏导方案。
赛后,场馆还将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等科技健身服务,让全民共享智慧场馆的长效价值。此外,通过可升降隔断系统,篮球场可在48小时内转换为万人演唱会场地,持续为市民文体生活发挥作用。
作为残特奥会轮椅篮球主赛场,广州体育馆全面推进无障碍改造。据了解,1号馆设有4个轮椅观赛区(50席),盲道与城市道路无缝衔接,坡道坡度严格控制在1:12以内。环形感应助听系统覆盖了90%观众席,荧光盲道夜间可视距离达8米。
广州市恒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机电工程师米雄介绍,场馆内外均配备了无障碍查询屏、无障碍智能服务桩等,将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地图、出行指引、一键求助等服务。其中,特别设计的“多模态交互终端”更支持语音、手势及手机APP三重操控,一键即可召唤手语翻译或无障碍导航。
在广州体育馆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广东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米雄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本次场馆改造在产品选择的过程中,除了产品本身的性能以外,更加注重的是本地化服务的时效性。场馆改造涉及的光影系统、无障碍智慧化设施、AR导航的地图开发等技术和产品均来自广东本地企业。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举行,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办,开幕式将在广州举行。据悉,广州体育馆仅用256天便完成从施工许可到竣工联合验收的全流程,是广州赛区首个完成改造并顺利通过竣工验收的场馆。
(视频拍摄:谭砚文;视频剪辑:勇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