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预制菜出海”课题组郑康喜 东莞报道
全球关税壁垒高筑,农食产业出海成本激增,但危机中暗藏新机!4月19日,在“三博会”期间即将举办的“预制出海·味揽全球——2025预制菜出海研讨交流活动”,直面关税挑战,探讨预制菜全链路标准化出海等破局之道。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波动持续加剧,让国际农产品贸易成本结构性攀升,食品饮料、种植、养殖、基建农业产业链出海面临市场准入波动影响,行业面临短期阵痛。
而另一方面,在我国对美国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后,对内也可以催生替代效应,对外可进一步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在稳定巩固传统进口来源地的同时,我国不断深化与南美、大洋洲、东欧、东南亚等传统粮源地合作,有效拓展新的进口粮源地。
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广东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2023年,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跃升至1309.1亿元,同比增长13.3%。
预制菜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农食产业,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经典缩影,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跨越国界,开启国际化征程。
但在关税阴影下,广东农食预制菜产业的出海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农食产业如何转危为机,寻找新的市场增量,如何坚持以工业武装农业,壮大农食产业集群?
4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与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食博会·预博会和农博会”)在东莞联袂登场。其间将举办“预制出海·味揽全球——2025预制菜出海研讨交流活动”,聚焦广东农食产业全链出海战略突围。
4月19日,农食与预制菜领域的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和科研机构代表将共同分析国际市场变动、金融助力农食出海、农食全链出海战略突围等话题,为农食产业全球化发展寻破局之道。
新市场在何方?
近年来,广东农食预制菜产业凭借其成熟的产业链集群、政策支持以及创新动能,正在飞速开拓海外市场,且已经取得巨大成效。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农产品出口972.8亿元,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值的18.6%。特色产品方面,罗非鱼、鳗鱼出口值均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值的47.6%、20.4%。
与此同时,广东预制菜出口份额随之不断扩大,成为广东农产品出口的新亮点。在2023年1-8月期间,广东省预制菜出口达到13.6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对RCEP成员国出口占比超60%。去年,广东预制菜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市场,有力带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示广东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升级新风貌,为广东打造世界级食品制造贸易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飞速增长的数据的背后,彰显着广东农食预制菜的海外市场需求正在飞速地拓展。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RCEP成员国都已成为广东预制菜的主要销售市场。同时,澳大利亚、北美等市场对广东预制菜的进口也在逐年增长。2023年,广东预制菜对澳大利亚出口增长30%,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增速达22%。
4月19日,“预制出海·味揽全球——2025预制菜出海研讨交流活动”将举行相关签约仪式,江门开平马冈鹅、县域海外仓等将签约一批出海项目。
不过,虽然预制菜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所广泛地接受,但是从各地倾销的产品来看,不同国家对预制菜品类接受度差异显著,导致广东农食产业市场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全然不同。
以东南亚地区为例,该地区更加偏爱中式粤菜以及海鲜制品,广式点心、鲍鱼捞饭、即食盆菜等品类占据七成份额。“东南亚华人超3000万,他们对家乡味道的追求从未减弱。”广东佰顺农产品供应链集团负责人王东表示。
为满足东南亚需求,佰顺构建了“卫星仓+社区团购”的运营模式,压缩配送时间,让马来西亚市场对于广东预制菜的复购率提升到65%。国联水产越南分公司改良的“椰香咖喱鱼”更是成功打入非华人超市,成为本土化经营与文化融合的典范。
在中东和非洲,广东预制菜同样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市场。这些地区对于饮食要求更为严苛,但需求也较为强烈。面对2.3万亿美元的全球清真食品市场,广东企业迅速开展了海外市场布局。
佰顺集团依托东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清真认证预制菜出口阿联酋、沙特等国,2023年订单量增长超20%。它们的成功激励着更多的企业完成FDA、清真认证等资质认证,开拓这片新蓝海。
围绕中东市场,海图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将介绍迪拜农食市场特点,分析高端、特色农食产品受追捧的原因。探讨我国农食企业如何对接迪拜市场需求,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与市场深耕。
如何标准化、全链路出海?
近年来,为深层次地应对国际贸易变局,广东农食产业正从单一产品输出向产业链整体出海进阶。2024年5月,广东预制菜出海商务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投资考察,回国后迅速成立跨国公司,迈出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同年6月,首个海外共享工厂在新西兰投产,短短三个月相应设立12家连锁店,年内突破20家,以市场反响印证了共享工厂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从产业上下游来看,农食预制菜产业供应链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由于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季节性、地域性问题,加之预制菜产业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极为严苛,任何环节的温度波动、污染或延误都可能对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造成影响,使得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成为首要任务。
面对现实挑战,行业企业积极应对,助力预制菜扬帆出海。扎根广东的格力集团近年来研发出最新一代格力并联螺杆机组,“该机组应用在冷链物流、肉类屠宰、水产品等行业中,采用格力专利设计三级高效油分离器,分离效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格力预制菜装备现场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在消费端市场,不同国家对于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不同,标准化是农食预制菜出海的通行证。要使得产业出海更加规范,就必须在生产加工、冷链物流、标签标识、营养品质、卫生管理、环保包装、追溯体系等多个关键环节做到标准化。
全球范围内,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对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要求极其严格的国家。去年2月,广东与新西兰食品企业签订3000万元的预制“年菜”顺利出口抵达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将“金牌年菜”这一响亮名号送出了国门。今年1月,广东发布了《预制菜术语及分类》《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两项地方标准,该标准推动预制菜产业朝着标准化、高质量升级,为行业指明前进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目前还建立了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开展共性基础研究,构建原料与菜谱数据库,研发原料半成品加工与贮存技术,以及预制菜营养科学、风味科学、品质调控等理论体系,系统性研究预制菜新形态新品类。与此同时,装备技术创新是食品行业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在此方面,广东已集聚了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研发优势。
在美国挥舞着“关税大棒”的背景下,农食预制菜产业的出海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产业是否乘风破浪,突出重围?此次研讨会将邀请一众金融、农业、法律专家,针对农业预制菜出海困境及新关税影响,从资金、服务、产业视角出发,探讨破局突围之策,助力农业海外拓展。
此外,研讨会还将围绕农业企业海外投资信贷支持,探讨金融如何高效助力农食出海;针对不同国家农食领域在质量监管、进出口许可、贸易壁垒等法规细则差异,阐述知识产权在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方面的保护要点,分享海外维权实操方法。
南方财经“预制菜出海”课题组: 李振 李基礼 张梦琦 庞诗隽 黄雯愉 倪纷纷 冯莹 向怡殳 李典 聂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