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两会观察丨从“攻尖”到“顶尖”,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价值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高廷帆   2025-03-05 12:04:21

高廷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科技创新是品牌立足世界的关键变量。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锚定科技创新这个基点,不断“寻尖”“攻尖”,才能“拔尖”“顶尖”。

全球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技术创新已成为品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价格低廉的商品,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创新性和个性化体验,特别是对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追求持续攀升。这一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竞争已从单一产品层面提升至技术标准体系的战略博弈。发达国家依托技术优势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新兴经济体加速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国企业正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以技术创新重塑全球价值链位势。

当我们回望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历程,每一次价值链攀升都源于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自主研发,全球每10件家电专利中有7件均来自中国,带动中国家电品牌走向世界。无论是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追捧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在全球通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5G技术,这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唯有以原创性技术打破技术依赖的问题,才能在全球市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价值跃迁。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发展,本质是一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价值链重构运动。

人工智能为中国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传统制造业品牌往往依赖长期积累的专利和供应链,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更新迭代快,突破路径更加多元。根据全球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投资规模和应用场景多样性方面已跻身全球前列。我国科技企业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领域已达到全球前沿水平,形成了挑战传统国际品牌的技术基础。技术红利叠加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催生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品牌。

数字化时代的品牌竞争本质是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人工智能不仅带来了单点技术突破的机会,更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构建产业生态、打造品牌护城河的关键。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通过AI驱动的“大规模定制”模式,连接全球2.8万家企业,实现用户需求直达生产的敏捷响应。这种依托AI构建数据驱动、软硬结合的品牌生态,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未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将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生态化价值网络的构建。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质量、数据规模和应用场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市场拥有全球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支付、短视频、智能家居等AI应用的普及程度全球领先,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大规模的数据训练资源。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在自动驾驶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上迅速迭代,形成全球竞争优势。阿里云利用中国电商生态的大数据积累,在智能供应链、AI客服等领域打造全球领先的SaaS品牌。丰富的商业化场景、审慎包容的创新环境,使得中国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成长潜力的人工智能实验场之一,为中国企业打造世界级品牌创造了巨大机遇。

从仿制到创新,从模仿到引领,一系列中国品牌正在书写一部以科技为笔墨的全球化史诗。站在人工智能的历史机遇点上,随着原创性技术的涌现,中国品牌将不再局限于“性价比”的价值定位,而是通过技术创新重新定义全球消费者对品质、体验和价值的认知。唯有锚定科技创新这一战略基点,不断“寻尖”“攻尖”,才能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蜕变,最终在世界舞台上绽放中国创造的耀眼光芒。

而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其代表性品牌的全球影响力提升。当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从“跟随者”成长为“技术引领者”,从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者成长为塑造者,中国品牌的世界版图将不断扩展。这不仅是中国企业的商业成功,更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成就。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