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实习生温柠宁博鳌、广州报道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以开放的胸襟,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增长动能,其发展模式也给全球南方带来启示。
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在“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和“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径与行动”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南方国家如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路径,如何在贸易、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
“当前全球化进程有所停滞,现在我们都在思考如何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并让所有人受益,而且我们还必须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全球化。”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院长成金珑在会上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让各国国家以及各国的民众都参与其中;二是,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并打造一个全面的贸易治理体系;三是,削减无益的竞争,创造一个健康有益的竞争环境,培养和支持小经济体的发展,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生产并实现共赢。
成金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的前提,是要制定一套可以公平惠及各国及其人民的全球规则、规范和政策,这样才能形成“包容性”的全球化倡议。
他表示,科技、技术与创新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减少竞争,聚焦合作,让彼此成长、发展并实现繁荣,这样各国就可以成为一个更统一的整体,以此来支持彼此的共同发展,比如技术科学创新可以协同推动数字经济,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体和不同社团之间实现数字互联,“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未来要前进的道路,以促进更紧密、更深入的合作以及一个更加互联的全球化世界。”
实现全球化倡议的前提是惠及人民
《21世纪》:您如何看待中国提出的“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各个国家的意义?
成金珑: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对于全球200多个国家来说,要落实这一目标仍有难度,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欠发达经济体、中等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情况进行协调。短期来说,想要达成这一目标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各国在法律、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及人口结构上的差异极大。
可即便如此,如果各国能够放开心态,共同协商并从中寻找方法,即使耗时较长,在中长期内,我相信我们还是能实现这一倡议。但前提是要制定一套可以公平惠及各国及其人民的全球规则、规范和政策,这样才能形成“包容性”的全球化倡议。
普惠包容的全球化以各国共识为基础
《21世纪》:您认为有哪些适合的路径推动普惠包容全球化?
成金珑:我认为普惠包容的全球化是建立在各国共识之上的一套规则体系,也许以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为基础,我们可以尝试寻找新的机制、新的方法来解决紧张局势,激发协同作用。关键在于如何能让各国看到合作红利,而不是让彼此陷入竞争。目前来说,我们看到的部分竞争已经破坏了卷入贸易战的个别国家的增长前景。
数字互联是推动全球化之路
《21世纪》:在你看来,数字经济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吗?
成金珑:科技、技术与创新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减少竞争,聚焦合作,让彼此成长、发展并实现繁荣,这样各国就可以成为一个更统一的整体,以此来支持彼此的共同发展。无论是小国、中等国家还是大国,都应该互相帮助。科学技术创新可以协同推动数字经济,在不同国家、不同经济体和不同社团之间实现数字互联,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未来要前进的道路,以促进更紧密、更深入的合作以及一个更加互联的全球化世界。
“全球南方”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惠民工程
《21世纪》:“全球南方”经济体已占全球经济40%以上,您如何看待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
成金珑:毫无疑问,“全球南方”正快速成长,并且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力量。如果我们结合其人口、地域和经济总和来看,它就是最强大的力量之一,能塑造全球经济活力与趋势。同时,我认为它们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项目合作上,以更多惠及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