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典驰实习生林绮蓓深圳报道
这家老牌深圳国资交出了一份差强人意的2024年成绩单。
3月27日晚,深纺织A(000045.SZ)发布2024年度报告,营收与利润双增。数据显示,深纺织A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35亿元,同比增长8.30%;实现归母净利润8937.11万元,同比增长12.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702.85万元,同比增幅达23.58%。
从2020年的21.09亿元一路上涨至2023年的30.8亿元,深纺织A归母净利润多年维持在7000万元左右,未能突破亿元,2024年终于接近9000万元。
截至3月28日收盘,深纺织A报收11.44元/股,涨1.69%,总市值达到57.95亿元。
终止并购近一年
深纺织A前身为深圳市纺织工业公司,早期以纺织服装业务为主。2010年后,公司启动战略转型,逐步剥离低效纺织资产,聚焦偏光片等高科技产业。
2018年,公司经营范围正式变更为生产、经营偏光片等光学膜产品,成为国内主要的偏光片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现已发展为国内偏光片行业的领先企业,成为全球主流面板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深纺织A的偏光片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盛波光电承载,持股比例为60%。根据观研报告网统计的数据,按偏光片的供给能力计算,2023年盛波光电排在全球第六位,年产量为4700万方米/年。
年报显示,深纺织A核心业务偏光片销售贡献了94.78%的营收,达31.61亿元,同比增长9.55%。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下,深纺织A偏光片毛利率仍保持13.94%,同比微降0.7%。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深纺织A通过差异化策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OLED TV偏光片销售量处于头部,超大尺寸偏光片产品销量大幅提升,7号线全球领先的2500mm超宽幅生产线匹配10.5/11代面板产线需求,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财报来看,今年深纺织A销售量达到4511.3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了10.92%。
供给能力排在盛波光电之前的是恒美光电。
此前2022年,恒美光电曾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恒美光电100%股权,但兜兜转转一年半后,这一笔“蛇吞象”式并购重组案还是在去年的5月16日画下了句号。
深纺织A与恒美光电具有业务协同性,主营均是偏光片,如成功重组深纺织A的产能将会大幅增长。随着并购终止,深纺织A失去了同业重组偏光片产能猛增的机会。
仍将深耕偏光片核心领域
当下,全球偏光片产业正经历新一轮洗牌。据Omdia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偏光片产能已占据全球58.5%的份额,预计2027年将突破72%,稳居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随着65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电视需求激增,超宽幅偏光片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10%,2027年需求面积将突破2亿平方米。与此同时,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首超LCD,车载显示、智能汽车等新兴场景加速渗透,推动高端偏光片需求爆发。
尽管自主创新进程加速,但当前公司作为显示产业链上游偏光片生产商,需要解决多重挑战。一方面,在行业层面,当前新型显示技术(超大尺寸/OLED/车载显示)加速替代传统产品。另一方面,从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我国偏光片生产企业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和开始跻身第一梯队。国内头部厂商扩产致大尺寸偏光片产能集中释放,若下游消费电子及车载显示需求复苏疲软,供需失衡或激化价格竞争。
此外,深纺织A在年报中直言存其上游核心材料如PVA膜、TAC膜仍被日企垄断,国产化率不足制约成本控制。
在此背景下,兼具规模优势、技术储备及政策红利的本土龙头企业迎来挑战与战略机遇。
年报显示,2025年,深纺织A工作重点将持续深耕偏光片核心领域,聚焦高穿透、高对比度、柔性折叠、高耐久等关键技术攻关、布局柔性OLED及车载显示等增量市场;优化产线效率及工艺水平,推进国产材料替代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