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邓浩上海报道
3月28日,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其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这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同日,可控核聚变概念异动拉升,合锻智能、雪人股份涨停,久盛电气涨超10%。
据了解,“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其能量产生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
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总设计师钟武律公开评价称,“我们的实验实现了‘双亿度’,综合参数也大幅跃升,标志着我国的核聚变研究挺进燃烧实验。我们自主研发的加热、控制与诊断等设备与系统首次投入运行,相关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前列,创造了我国核聚变研究多项新纪录。”
事实上,记者梳理发现,在2月28日,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曾公告,拟以增资方式,出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彼时,中国核电称主要原因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落实核能“三步走”战略,推动聚变产业发展,体现中国核电在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中的使命担当,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天眼查显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曾用名: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3年,由中核集团全资持股。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29日,中核集团牵头,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同时,中国聚变公司(筹)举行揭牌仪式,第一批未来能源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正式发布。
当时的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可控核聚变作为人类能源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加快推动未来能源可控核聚变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银河证券研报认为,我国核聚变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在技术突破、企业融资及政策支持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我国可控核聚变参与者队伍迅速壮大,2024年末,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和聚变产业联盟成员数量大幅增加,海陆重工等新企业入局核聚变。
其进一步称,聚变项目技术实现突破,EAST实现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HL-3启动新实验并应用数字孪生系统,“赤霄”装置建成,常压下镍氧化物高温超导研究取得突破。商业核聚变企业融资活跃,中国核电、浙能电力参股中国聚变能源,复鑫力、聚变新能等企业获得大额融资,多行业资本积极布局。国内标志性项目BEST在2025年的招标陆续发布,产业进展提速。2025年是国内项目招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