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C|肾癌质控管理攻坚:如何提升诊疗规范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闫硕   2025-03-27 16:36:41

编者按:

近两年,我国人群高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标化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但是与发达国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人早筛早诊早治意识,推动精准治疗落地,打通癌症防治“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联手专家、企业等共同打造21CC(cancer care,癌症关注)专题系列内容,欢迎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硕北京报道

2025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近年来,我国的肿瘤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2019-2021年,我国癌症的整体5年生存率达到43.7%。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在诊疗水平和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异,仍然制约着患者的生存获益。

自2020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以进一步优化诊疗路径与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肿瘤诊疗水平。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肾癌新发病例数约为7.37万例,死亡病例数约为2.4万例。

作为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肾癌的诊疗质控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肾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何志嵩教授指出:“作为癌症防治工作者,我们既要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更要助力构建覆盖全域、层级贯通的规范化诊疗体系,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每一位患者。”

质控管理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肾癌的早期发现率与过去相比有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随着医疗器械及医药研发的进步,我国在肾癌的诊疗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已没有太大差别。

但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城乡诊疗水平相差较大,目前肾癌整体五年生存率为65%,相比部分发达国家的78.1%仍有差距。也因此,诊断、诊疗的规范化亟待进一步提升。

2024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其中在“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纳入了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内容,涉及10个癌种的6项监测指标。肾癌被列入其中。

“肾癌是一个小癌种,在我国,肾癌的发病率在诸多肿瘤种中排在第16位,死亡率排在第18位,但是国家从17个癌种选择10个作为‘国考’癌种时,将肾癌纳入其中,足以证明肾癌质控的重要性。”何志嵩教授说。

何志嵩教授表示,推动肾癌规范化诊疗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在筛查层面,目前肾癌的筛查手段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事实上,个体在体检时具体的项目应该更加个性化,针对个体的年龄、过往病史等信息设计体检方案。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弥补诊疗的不足。

在治疗层面上,由于肾癌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疾病,所以提升医生的手术能力至关重要,这也是肾癌质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何志嵩教授表示,相关指标设定了保肾率,研究证实,保留肾脏对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有所帮助,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肾癌质控不仅仅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更要求把相对来说发展得不那么好的医院的水平提升上来,达到均质化、公平化。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将头部医院已有的高水平诊疗能力实现下沉,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何志嵩教授强调。

夯实规范化诊疗体系

在肿瘤诊疗领域,不断夯实规范化的诊疗体系,有助于缩小区域间、机构间的诊疗差距,切实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当前,肾癌单病种质控工作正深入推进。何志嵩教授指出,我国晚期肾癌一线治疗已进入靶免联合治疗时代,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明显提升。去年10月,肾癌质控首批试点中心建设启动,全国共213家医院被纳入第一批肾癌质控试点单位,开启了对肾癌诊疗规范化的全面探索。首批肾癌质控试点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为全国范围内肾癌诊疗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提高肾癌整体生存率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辽宁省、广东省等地已成立省级肾癌质控中心,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全面提升不同层级医院的诊疗水平。

“我们希望今年在各省加快成立肾癌质控中心,通过从国家到省再到试点单位的路径,系统提升各单位规范化诊疗水平。另外,目前‘国考’的6项监测指标中,肾癌涉及的有4项,我们希望通过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收集的能力,拿到这4项指标的相关数据,去评估现在推进的情况,然后再与各试点单位沟通交流。同时,借助这4项指标,推进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肿瘤专业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中肾癌的11项指标。”何志嵩教授说。

随着各项指标的推进,肾癌质控管理也越来越细。何志嵩教授表示,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尤其对于晚期的肾癌,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关注,也会有更多的投入。同时,我们也要把在技术层面的关注放到更宏观的层面,比如早期如何提高筛查效率,这涉及的不仅仅是泌尿科,还包括医学影像等科室。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知识储备、临床经验的不同,临床医生对质控指标的理解、执行也存在差异,这为质控管理造成极大挑战。

在推进肿瘤规范化诊疗的过程中,需要选拔和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讲师,确保相关政策、指标、指南及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在肾癌等癌种诊疗领域的质量管理水平。

对于未来肾癌质控工作的重点,也有临床专家表示,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推动包括肾癌在内的恶性肿瘤诊疗水平的提升。未来,国家肿瘤单病种质控工作将持续完善四级质控组织体系搭建、单病种质控指标与标准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将涵盖诊疗各环节;大力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加速信息化建设,用大数据实现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推进质控工作。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