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区正悄然发生一场源自池塘种草的“渔业革命”。通过推广“茜草-罗氏沼虾”共生模式,当地正取代传统的粗放养殖,解决了过去因水质问题导致的病害多、产量低等困扰,实现了生态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茜”。茜草能吸收水中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质,有效净化水质。同时,其茂密枝叶为虾群提供了栖息空间,减少了争斗,其嫩叶还能作为补充饲料,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升了虾的品质与产量。
斗门区系统性地推进此模式,建立了技术规范与标准,确保技术可复制推广。经过多年探索,莲洲镇的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已超1.2万亩,产业链总产值达5.26亿元。冬棚茜草模式还实现了错峰上市,提升了养殖收益。莲洲镇因此被评为“全国茜草罗虾生态养殖示范镇”。当地也涌现出一批产业能手与农业“工匠”。
珠海市文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部负责人赵健峰介绍:“我们种植茜草之后,养殖的尾水排放可以达到100%,茜草相当于一种天然的过滤器。”
赵健峰还提到茜草对虾的品质影响,使用茜草养殖的虾颜色会更深,营养更丰富,而没有使用茜草的虾颜色较浅,且因为环境污染抵抗力较差,更容易生病。良好的水质不仅能提升虾的产量,还能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
“去年罗氏沼虾平均亩产1200斤,今年平均亩产达1500斤,养殖户每亩可获利润2万多元。”珠海市文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惠明表示,这得益于公司技术团队控草技术的完善与成熟,做到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有效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广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耀明认为:“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非常重要。我们依托茜草罗氏虾养殖,建设示范基地,并积极推进‘一镇一业’申报。通过完善产业链和结合文化旅游建设,我们希望打响广丰品牌。”
“西草虾养殖不仅是产业发展,更是带动整个村庄经济复兴的关键。”林耀明说。他将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规划通过品牌建设与文化旅游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养殖户的切身感受则更直接。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广丰村水产养殖户吴健登说:“以前虾容易死,效益不稳定。现在水质改善了,虾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我们农户敢投苗、敢扩大养殖面积了。”
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政策加持。珠海市结合实际,通过建设产业综合体、培育职业经理人、引入智能监控等科技手段,实现了“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同时,该模式还延伸出丰富的产业链,包括速冻虾仁等深加工产品,并通过品牌建设与“渔业体验+乡村旅游”等模式,实现了农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斗门的“茜草-罗氏沼虾”模式是农业科技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的成功样本。未来,通过强化品牌、金融支持和示范推广,这一水草间的新模式将为广东农业现代化写下更生动的注脚。
总策划:邓红辉贾肖明
总统筹:杜弘禹 袁丁
指导:丁青云曹军
选题/执行统筹:喻淑琴李振
拍摄/剪辑统筹:曾婷芳朱景辉罗晶晶
设计统筹:林军明 海报:郑嘉琪昝金玉
分发统筹:谭婷张楠
出镜/文案:冯玉怡编辑:荷焱
拍摄/剪辑:朱景辉章启良甘俊
实习生:黄舒镱李雪瑶袁祎杨凌霜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制作:品粤工作室 学习经济工作室创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