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快报记者 张厚培广州报道
本报讯 据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为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从居民收入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同一天发布LPR报价显示,其已连续5个月保持不变,分析认为,当前LPR下调动力不足,但年内降准降息仍可期。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经济三季报。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三季度GDP增速回落,但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没有变。三季度,我国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年同期持平,核心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PPI降幅连续2个月收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外汇储备连续2个月增加;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从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91元,名义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6元,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名义增长5.4%、5.3%、1.7%、5.3%。
消费支出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7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7%。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510元,名义增长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97元,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据悉,今年财政分四批向地方下达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以“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其中,以旧换新政策涉及的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换新车。
LPR报价 “按兵不动” 年内降准降息仍可期
10月LPR报价继续“按兵不动”。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至此,LPR报价已连续5个月保持不变。
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10月以来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意味着当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10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另外,近期包括1年期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AAA级)在内主要中长端市场利率有所上行,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略有上升;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最低点的背景下,当前报价行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LPR连续第5个月保持不变,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上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上行。同时,银行净息差本身已经处于低位并且仍然面临下行压力,报价行主动压缩加点、下调LPR的动力显著不足。再者是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政策观察期延续,暂无迫切的进一步降息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9月美联储恢复降息,并有可能连续降息,外部因素对国内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掣肘进一步弱化,为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王青预计,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 LPR 报价跟进下调。这将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发内生性融资需求。现阶段物价水平偏低,货币政策在包括降息在内的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足空间,无需过早过度担忧高通胀问题。
投资快报记者还关注到,9月23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A股市值冠军股价12连阳创历史新高
A股市场方面,10月20日沪深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63%,收报3863.89点;深证成指涨0.98%,收报12813.21点;创业板指涨1.98%,收报2993.45点。美中不足的是,沪深两市成交额1737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005亿元。
行业板块多数上涨,申万一级31个行业指数中,仅有色金属、农林牧渔、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和银行下跌;通信行业的涨幅达3.21%,此外,电子设备、电子、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家用电器的涨幅也超过了1%。个股方面,全市场近4100只上涨,涨停或涨幅超10%的个股超90只。
引人注目的是,银行指数虽然下跌,但A股市场的市值冠军农业银行股价却持续上涨。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收盘,A股日K线12连阳,年内累计涨幅达51.96%, A股市值达2.47万亿元,高出排第二的工商银行逾4000亿元。
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农业银行A股当前市净率(PB)为1.01,为近年来首次站上1倍关口。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5.1亿元,同比增长2.7%,是国有大行中唯一实现净利润和营收双增的银行。
华泰证券研报称,随着大盘上行斜率放缓,叠加近期经济指标仍待修复,四季度资金或有切换避险需求。同时,根据历史经验,2011年以来银行指数在1月跑赢沪深300的概率高达79%,11月至次年1月是银行中期分红的高峰,资金或提前布局“开门红”与中期分红行情。因此四季度市场配置需求将有所恢复,利好银行股。
对于A股市场,中信建投指出,继9月初算力板块交易过热见顶后,市场进入牛市整理期,呈现资金高切低、指数横盘、缩量轮动的特征,该特征主要系目前尚未达到牛市整理期结束条件、大国关系不确定性仍在、短期波动收敛所致,“总体上我们认为牛市逻辑仍在,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另一方面结构性景气提供支撑,资金面充裕,下修幅度或有限”。
在兴业证券看来,随着贸易战的影响延续、叠加美国银行信贷危机等风险事件发酵,市场风险偏好收缩之下,结构上也呈现出明显的“高切低”特征,红利、消费等避险、内需品种明显占优。但海外扰动影响最大的时刻或正在过去,后续美联储议息会议、APEC峰会也将提供顺风环境。而国内也即将进入三季报景气验证等积极因素密集催化的阶段,市场对于景气主线的共识也有望再一次凝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