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宁
近期,笔者阅读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吴仁彪教授所写的新书《低空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看似严肃的学术类、经济类书籍,但是其缘起却是作者在使用AI软件后受到启发有感而写,成就了这本对政府监管、企业家投资、普通读者都有启发的关于低空经济的书籍。
资料图
本书是以一位民航人的专业视角,从技术和管理融合创新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和应用场景,作者回顾了上一轮通用航空热走过的弯路,对未来低空经济发展提出了独到的思考与建议。
书中开篇的一个序总结得非常到位:“不了解低空经济的过去,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不洞察低空经济的现在,可能会错过发展机遇,失去先机。不畅想低空经济的未来,可能会落后于时代,最终被时代抛弃。”
当下,许多地方发展低空经济正酣,了解低空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非常必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属于新能源、5G/6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2010年中国民航大学首次提出了低空经济的概念。近几年低空经济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从技术、产业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号角。20多个省市在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低空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分别在机场建设、城市数字化等领域推出相关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提到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2025年3月,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作者的民航人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从技术和管理融合的角度,如何去解析低空经济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低空经济。本书的针对性也很强,并且很广泛,对企业家投资,对政策制定者的监管,对技术专家的不同治理模式,都或有一定启发。
在当下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发展低空经济可谓正当其时。AI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低空经济而言,除了必须具备的作为保障的通信导航监视技术,AI技术的应用可以赋能低空经济的发展。比如,AI可以赋能低空交通的规划、运行和管理;可以优化无人机的飞行路线和任务规划。
除了技术视角,本书也分析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基本架构,上下游协同发展比较清晰:上游生产制造,涵盖核心部件到整机的研发与生产。整机是产业链的核心,包括消费无人机、工业无人机、军警无人机和eVTOL/飞行汽车等多种类型。核心部件是航电系统、费控系统、电池、电机、芯片模组等;中游则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枢纽,主要包括运营服务、起降设施和飞行保障;下游是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涵盖航空器在TOC、TOB、TOG三个领域的应用。针对消费者端(C端),主要应用于娱乐消费、旅游观光、交通出行、体育竞技、影视拍摄。对于B端,则主要是物流配送、农林牧渔、广告传媒、科研实验、教育培训。对于G端,则主要是应用于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环保、警务安防,能源巡检等方面。
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进一步发展低空经济,需考虑修订交通道路安全法等上位法,充分授权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在更大范围、场景内开展智驾汽车规模化试点应用。因为,智驾汽车的更广泛使用,也有助于普通民众对低空飞行和低空经济的接受度与参与度。低空空域管理方面,空域管理条例立法和民用航空法修订进程都需要推进,增强协同性,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最后,书中犀利地提出,发展低空经济,不要“内卷”,需要民企国企合作,民企主要对接那些研发、制造、测试、场景验证平台有优势的国企,这是因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具有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的特点,需要持续投资,产业链龙头通常为少数生态主导力的企业,更多民企要甘当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打好配合,产业才能良性发展。
地方发展低空经济也要因地制宜,比如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的现状,进行科学规划,主要是用低空交通补足其他运输方式不能及的相关需求。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对安全监管负起责任。书中也点到了一些重点城市和区域,从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到长三角、大湾区纷纷想做“天空之城”。
作者提出的有些建议也非常细致,比如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书中提出可以考虑跟当地残联合作,培养腿部残疾但眼睛机灵的残疾人士担任无人机安全专员。
当下,我国将低空经济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领域,更是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也寄望低空经济能打造一个扩大消费的新动能。书中预测,到2030年,低空经济产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是比较靠谱的目标。
最后,书中也提出了一个低空经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包括6个一级指标:安全治理、政策支撑、产业基础、创新动能、应用场景、绿色发展。每个一级指标下面还有二级和三级指标,比如产业基础下设产业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强度三个二级指标,包含13个三级指标。不过这个指标评价体系也非一味给地方排名,而是通过评价来知道地方的长处和不足并在下一阶段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