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成立公共政策学院,郑永年任院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洪晓文   2024-09-14 21:31: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广州报道

9月13日,在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七所学院——公共政策学院正式成立。

目前,公共政策学院已开设两个硕士研究生项目——公共政策与城市学,拥有在校生95名。聚焦大湾区和国家的公共治理需求,该学院主要拓展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卫生医疗与应急管理、环境与气候政策等方向的硕士项目,以及城市群发展与治理等方向的城市学硕士项目,并开设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项目。

在同日举行的公共政策学院成立仪式暨“全球秩序与国家治理”主题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冲突、贸易投资的限制等,持续冲击着全球的秩序;另一方面,颠覆性科技的发展在快速重塑产业格局、为人类社会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强力和可持续的国际公共管理体系成为中国和全球的迫切需求。

“公共政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需要融合中国与西方的智慧。”徐扬生指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立足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背靠香港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在中西融合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基因”。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唯一实践‘一国两制’的地区,如何找到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机制是重要的课题。”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论坛上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对比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我们可以说是全世界港口和机场最密集的地方,因此有很大的活力和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郑永年表示,公共政策学院“有三大历史使命”:一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之上的知识体系,结合国际前沿的公共政策工具,为粤港澳大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通晓中国公共政策和管理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为国际社会培养全球治理人才,为各国公共政策研究贡献独特的智慧和力量,营造一个开放的教育交流大环境。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学系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李成提出,学院应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量化和定性并重、经济和政治并重、教育和研究并重、政策和战略并重及中文和英文并重,同时大力加强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希望公共政策学院未来能根据社会现实状况提出解决方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强调了公共政策理论的重要性,指出理性分析与实践的结合对公共政策教育至关重要。

郑永年指出,公共政策学院需要根据新的时代和要求调整教育方向,并结合中国的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改变我们自己的体制机制,公共政策学院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