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清晨,一轮旭日冲破云霄,在伶仃洋上缓缓升起。在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附近,静候多时的人群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旭日与深中通道同框的壮丽景色。
这样的“集体打卡”场景已在这里上演大半月。深中通道开通以来,来自大湾区各地的打卡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来自深圳的占了大部分。每逢节假日,这里的拍摄位和停车位更是“一位难求”。马鞍岛也由此成为大桥开通后流量最高的“衍生”景点。7月21日,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打卡点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深中通道中山马鞍岛登陆点附近,聚集了一批前来打卡“超级工程”日出的游客。
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迅速走红,让人猝不及防,却也在意料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叠加“超级工程”,在网络传播助推下,“泼天流量”水到渠成。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登上“热搜榜”,也源于湾区融合的力量。便捷的交通以及变热的湾区话题,让越来越多人来到马鞍岛。
湾区共赏,“一位难求”
每逢周末,来马鞍岛看日出的人就明显多起来。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家住深圳南山区的摄影爱好者陈先生决定到马鞍岛走一趟。凌晨3时,在家吃过早餐后,他带着单反相机、三角架、无人机等设备,从深圳踏上前往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的旅途。他的目的很明确——在马鞍岛拍摄一组深中通道日出主题的照片。40多分钟后,他经深中通道抵达马鞍岛。这时,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已聚集几百名等候日出美景的游客。
深中通道开通,深中两地之间多了一群摄影“候鸟”,位于马鞍岛的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是他们最集中的落脚地。

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一位难求”。
与深中通道“开通即达峰”相似,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出道即饱和”。
7月6日,深中通道开通后的第一个周末。当天上午5时天未亮,已有不少游客来到马鞍岛海边,等待日出美景的到来。岸边架着顶着各式相机的三角架。离岸不远处的道路两旁,停放的车辆也排起“长龙”,只留出能通过一辆车的通道。挂着粤B、粤A、粤J、粤C、粤T等各地车牌的车辆随处可见……
7月14日,深中通道开通后的第二个周末,高峰来临。在约1公里长的马鞍岛东部岸线上,观景者比肩继踵,观景位置“一位难求”。周边道路上停满车辆,延绵数公里,粤B车占了多数。有网友惊叹:马鞍岛已被“深圳大军”占领。
马鞍岛居民梁先生每天清晨坚持到深中通道登陆点附近跑步健身。据他观测,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最高峰时聚集了超过2000人。而日常每天平均也有数百人到此打卡。
7月21日,深中通道开通后的第三个周末,尽管天空下着阵雨,但马鞍岛深中通道登陆点依然“火爆”。
“就算(被)淋成‘落汤鸡’都要来一趟。”一些打卡者的坚持,让网友对这个网红打卡点产生了更大兴趣,将马鞍岛的热度不断推高。
最佳视角,“三景同框”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中两地的摄影爱好者就一直在寻找观赏深中通道最佳角度。
在深圳侧登陆点,网友找到了深中通道“四景同框”的独特景观:飞机划过长空,深中通道与沿江高速车流不息,海上列车地铁11号线飞驰而过,配上抬头可见的“深圳蓝”……这个美如画卷的景观,让网友直呼“好治愈”,仿佛走进了“宫崎骏的夏天”。
马鞍岛登陆点则是看深中通道日出的最佳观赏点。在这里,人们可看见旭日与深中通道同框的独特景观。
网友分析称,这正是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 “火”起来的主要原因。这个网红打卡点位于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以南至中山客运口岸约1公里长的海岸线。由于深中通道采取“西桥东隧”的建设组合,因此,只有在位于西岸的马鞍岛登陆点,才可近距离完整地观赏深中通道桥体。同时,也只有在马鞍岛登陆点,才能看到旭日与大桥“同框”的壮丽景色。除了深中通道,人们还可以看到对岸的深圳前海城市天际线,“三景同框”。

深中通道与远处的深圳城市天际线。 南方拍客颜学敏供图
当然,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的能够“火”起来,少不了各大主流媒体、自媒体的传播力支持。在微信、小红书、微博等主要自媒体平台,“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话题已成为热门,其中在深圳“圈子”中迅速升温。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附近看到的是平面视角,难以表现深中通道的纵深感,不适合摄影。”“湾区未来科技城这个位置,能很好地拍出深中通道的气质。”“长焦镜头并不好使,超广角是必需。”……在自媒体平台上,深圳网友的帖子往往是最详细的一类。
这个与深圳仅有半小时车程距离的打卡点,迅速吸引了大批深圳网友。深圳网友Bingley表示,深圳湾公园是大家最常去的日出观景点,天气晴朗时,总有大批年轻人坐在草地上,欣赏日出美景。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人又多了一个看日出的好去处。
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也纷纷加入。7月21日,#深中通道岸边成日出日落旅游打卡点#话题经人民日报微博号发布,迅速登上当天话题热搜榜。截至当天17时,话题阅读量超过76万。
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深中通道“网红体质”加持、“全民传播”……在各方参与、全民接力推动下,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当红不让”。
翠亨新区,滨海新秀
马鞍岛接深中通道“出圈”,再次了唤醒了中山人对海的向往。不少网友呼吁中山加快打造与湾区匹配的海岸线。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一直是中山向海、向湾发展的“箭头”。作为中山最靠近海的区域,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拥有长约26公里的滨海岸线,占全市海岸线的93%,是中山最有条件开发滨海资源和滨海景观的区域。
对于如何开发好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海岸线,中山作了系列布局。中山“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挖掘翠亨新区、南朗滨海风景元素,建设串联魅力空间的滨海公路;在东部依托横门水道和南朗沿海地带等,建设环湾滨海碧道廊。
围绕“海文章”,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在打造滨海游玩景观带方面作出了不少新探索,其中伶仃洋畔的崖口村是最有生动的案例。崖口东堤,是马鞍岛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出现前中山最知名的海上日出打卡点。长约2公里的海堤长期被游客“占领”。2023年国庆节期间,单天最多超过5万人涌进崖口村,崖口东堤更是被堵得“水泄不通”。

崖口东堤。
随着中山向东步伐提速,马鞍岛成为了主阵地。通过实施滨河水利整治工程,马鞍岛已建起了中心河公园等一批绿地空间。同时,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正实施绿美生态亮点工程,建设集湿地保护、湿地文化、科普宣教、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水生态休闲旅游区,打造世界级滨海景观长廊。一个湾区滨海新秀正在崛起。
深中通道通车后,一条贯通湾区的文旅新通道已出现,翠亨新区(南朗街道)被迅速带旺。
深中通道开通后,首批跨城吃喝玩乐的“文旅先锋”已沿着新通道打卡。早上从深圳出发,到中山看一场日出、喝一顿早茶,再到崖口等网红村打卡;中午吃煲仔饭、石岐乳鸽;下午逛中山博物馆,游石岐老城;晚上吃饱喝足后再从深中通道回家……类似的深中游玩攻略已传遍网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游走在中山文旅市场的不仅只有粤B车,粤A、粤C、粤J、粤K,乃至汕尾车、江西车在中山路上跑起来。一个新的湾区生活圈、乃至沿海生活圈正逐渐现形。

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特色餐馆广受欢迎。
跑起来的还有产业人。在深中最快“半小时”的通勤圈里,“深圳总部”“中山基地”布局的企业家、“上午中山搞生产、下午深圳做研发”的工程师、“上午深圳洽谈,下午中山签约”的招商人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产业要素加速聚合。
当来自湾区各地的人们“起早贪黑”来到马鞍岛,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迎接从伶仃洋上的第一道晨光,当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车流沿着深中通道不停奔跑,抵达新目的地,融合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湾区时代已然开启。
【策划/统筹】张培发
【采写】南方+记者雷海泉
图源:南方+资料图、南方拍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