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爷论市|缩量将是A股的新常态?

股市广播  
2024-06-01 21:05:13

【专业深刻麻辣点评——《程大爷论市》】


大盘缩量回调考验年线,原因何在?

主持人:大盘缩量窄幅震荡已经维持了较长时间,原因何在?大盘是否涨不动了?

程大爷:面对缩量,大家普遍抱有一种悲观态度,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

首先,在大盘处于调整状态的过程中,缩量并非坏事。

根据波浪理论,完整的五浪循环包含三个上升浪和两个调整浪,其中最具有爆发性的是第三浪。而大盘在从2635点到3000点的过程中并未经历充分调整,在第二浪调整不充分的基础之上,展开第三浪的可能性并不大。而缩量有助于拉长调整的战线,以时间换取更充足的调整空间。

其次,如今7000亿的地量在未来也许是天量。过往大家对于万亿交易量习以为常,因此认为万亿以下都属于缩量,但我认为今后大家需要改变观念。具体原因有2点。

第一,从去年底开始,政策环境整体发生变化,能够制造巨大换手交易量的金融创新工具受到了严格限制。

比如用于进行变相T+0交易的融券,曾经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走势,将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卖出,即融券卖出,如今基本无法实现。再比如DMA策略,即收益权互换加杠杆,过往以1000万的保证金让券商融资4000万,就能打造出5000万的交易规模,而如今该策略也受到限制。因此,在未来,量化交易的规模将会逐步缩减。

根据前几年的交易量统计数据,量化交易量占市场的30%以上,1万亿的交易量中有3000亿以上由量化交易提供。而如今这个数额也许已经低于1000万,所以目前7000亿的交易量与之前1万亿的交易量本质上是相当的。

第二,伴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造假、操纵股价等行为遭到严重打击,市场的交易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小盘股微盘股被边缘化,而红利低波策略大行其道。

根据会计处理方法新规,假如一家金融机构券商买入股票资产并持有一年以上之后,股息可以计入当期收益,而股价的损益则计入资本公积金。所以许多投资者选择长期持有红利低波资产,从而使得这些低估值高股息的蓝筹股调整幅度小,整体交易量也下行。

而未来如果这种投资理念成为主流,市场的换手率将会进一步下降。不过,对于换手率世界排名第一的A股而言,换手率趋势性下行并非坏事。

最近市场缩量回调,其重要原因是因为领涨板块已是强弩之末。

关于房地产,之前我谈到过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只是一个反弹。

关于“煤飞色舞”,目前其已经涨到天际线。即使以后还会再创新高,它大概率也会经历一次调整。类似于纽约期铜的逼空行情,其投机性多头资金高达1800多亿人民币,CMX期铜7月合约价格一周内上涨9%。而物极必反,行情热得发烫,最终也会走向反面。

关于公益事业板块,我是持长期看好态度的。然而孤掌难鸣,在其他主流领涨板块都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不可能单单靠这一板块带动起来。

目前而言,农林牧渔板块整体表现尚可,值得大家关注。未来,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可能会孕育出新的领涨板块。

  

第二期特别国债发售再次“秒光”,原因何在?

主持人:本周第二期特别国债发售,再次遭到疯抢,伴随一定利率倒挂现象,原因何在?

程大爷:特别国债遭到疯抢,体现出投资者对特别国债的偏爱、风险厌恶理念以及资产荒的严重程度。

而至于利率倒挂,不同于储蓄型国债的固定利率,特别国债存在着价格波动。许多投资者带着投机的心态,在未经深入了解特别国债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炒作,造成特别国债的巨大价格波动也在情理之中。

首批特别国债上市首日一度暴涨25%,盘中两次临停,然而最后收盘价又回落到101元,在盘中追高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关于这种现象,我有4点解读。

第一,投资者对长期国债的了解还不够,大家在参与过程中要尽量保持理性,规避风险。

第二,资产荒仍在延续。预期收益高的优质资产越来越稀缺,长期国债因其国家信用而具有极大的配置价值。

第三,全社会的风险偏好程度下行,防御心态显著。30年期国债的票面利率仅有2.49%,与一年期MLF2.5%的利率不相上下,却仍然遭到疯抢,极大地体现了大家对风险的厌恶。

第四,红利策略在未来资产配置中的性价比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正源股份成为年内首家面值退市的非ST股,传递出什么信号?

主持人:年内首家面值退市的非ST股诞生,正源股份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上交所拟终止其公司股票上市,这传递出什么信号?

程大爷:正源股份的市值跌至7亿,而这家公司并非ST,过往非ST公司借助重组、借壳等手段都能将股价炒得比较高,断然不会出现面值退市的情形,因此这让大家感到奇怪。

这传递出市场日益两极分化的信号。

以往我们认为小盘股虽然盘子小、股价波动大,但是存在相对较高的流动性溢价。然而目前,市场倾向于追求大市值、抗风险能力强的蓝筹股,风险较大的小盘股和微盘股在被逐渐边缘化。

目前,相关概念板块有许多股票也都处在面值退市的边缘。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未来需要更加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摒弃投机侥幸心理。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部署节能降碳十大行动,新能源又有戏了?

主持人:本周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展开节能降碳十大行动部署,新能源又有戏了?

程大爷:新能源板块在30年至50年的时间维度中无疑是一大长坡厚雪赛道。不同于烟草、白酒,新能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剂,在未来拥有无限潜能。

但从2021年开始,我就不看好新能源板块了,这是因为当时存在过度炒作,大家可能1年时间就把10年的饭吃掉了,这也是A股的普遍特点。有在线教育、半导体的先例佐证,这些热门行业在经历一顿炒作之后往往都要沉寂多年。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新能源板块在最火爆之时堆积了过剩产能,而目前行业还远远没有出清。

养猪业在2022年时出现的短暂反弹没有扩大为反转,是因为非洲猪瘟之后许多资金进入养猪行业中,并且纷纷扩大产能,造成了猪肉价格更涨不起来。

与此类似的,头部的新能源企业仍在全产业链扩产,小的光伏企业也在试图恶性竞争,行业出清可谓是遥不可及,出现反转就十分困难。

不过,新能源行业也存在着其他机会。

最近我国将投入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蔚来、吉利6家企业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电池安全问题是新能源电池面临的一大难题,液态电池容易燃烧,全固态电池也许能解决这一问题,这或许将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特斯拉在中国注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或将在中国落地正式版本。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将出现围绕自动驾驶系统的新热点。

 

 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对此如何解读?

主持人:国家统计局称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保持扩张,对此应该如何解读?

程大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PMI数据整体而言不达预期。

据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5%、51.1%和51.0 %,比上月下降0.9、0.1和0.7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扩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但仍不达预期。

央行的相关报告中也暗示了即将公布的一些金融数据很有可能也会低于预期,例如M2的增速将会放缓。这可能为市场带来流动性方面的困扰,虽然会影响到市场信心,但经济的增长与股市的涨跌从来都不是一一对应的。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先聊到这里,感谢程大爷,我们下周再见!

程大爷:好的,再见!

 

如果希望获得本节目的文字版摘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资传媒”,输入节目“程大爷”即可获得文字版摘要。

 

 

风险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作为入市依据。本期嘉宾程峰,职业证书编号S0570611100178。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