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共建“一带一路”有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中澳应拓展数字经济、气候等领域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慧茵   2024-04-12 15:47: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中澳经济存在较高水平的互补性,而且毫无疑问的是,中澳双边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近日,前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董事会成员、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Daryl Gupp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近期,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持续回暖。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澳后,中国取消对澳葡萄酒“双反”措施,而在此之前,澳大利亚的煤炭、原木、大麦、干草等产品已陆续返回中国市场。在顾比看来,这是中澳贸易逐渐恢复正常的迹象,也是澳方所追求的中澳贸易关系稳定,为日后中澳关系进一步升级,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奠定基础。

中澳经贸联系尤为紧密,并逐步发展出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迈入生效实施的第三个年头,而在RCEP机制和框架下,中澳双边贸易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顾比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RCEP的潜力或还未充分发挥。他表示,中澳在自贸协定和RCEP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章节条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而升级完成后两国将有更多合作空间,“下阶段RCEP升级可以围绕区块链、货币转移、跨行业贸易协议等标准制定进行,这会对传统贸易带来帮助,当然更重要的是建立数字经济基础的标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顾比谈到,他所在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曾想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故事。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他始终认为,澳大利亚未来会水到渠成地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

顾比表示,现在澳大利亚在东盟的贸易伙伴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若澳大利亚要增加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那澳大利亚就要采纳“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贸易协议,比如像数字经济跨境合作等,相关规则也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澳大利亚企业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前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董事会成员、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澳贸易繁荣离不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21世纪》:中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澳双边货物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中澳贸易额达1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8.6%。您如何看待中澳在贸易领域的互补性?双方将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

顾比: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存在较高水平的互补性。毫无疑问,中澳双边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两国贸易之间传统领域的贸易依旧重要,比如钢铁、农产品等。而新领域和新的投资发展,比如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以及与气候相关的领域,中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中澳两国可以相互学习,改进和增强这种类型的合作。例如,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可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稀有资源,得出更多绿色解决方案。在农业投资和传统贸易领域上,比如棉花产业的资源开发,以及在铁矿石、煤炭等资源的合作,是否还有扩展的空间。我认为,未来双方的合作还可以包括知识的研究与开发领域。

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是合作重点

《21世纪》: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另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已经生效两年多了,它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影响中澳贸易?

顾比: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协定之一,但也许是时候回顾一下中澳自贸协定的章节,确保协议的内容都按照贸易和投资平等待遇的原则作为基础。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可能会有一些边境壁垒导致双边贸易的某些章节的精神被破坏,包括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进行制度改革,以及澳大利亚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案方式与来自英美提案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两国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章节条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升级完成后两国将有更多合作空间。

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认为RCEP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关于监管方面的讨论很重要,而且要本着合作的态度进行,这将是一个大课题。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围绕着数字标准进行改革。RCEP则是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制定共同的标准,以及让系统可以融通并相互支持,这将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我认为下阶段RCEP升级可以围绕区块链、货币转移、跨行业贸易协议等标准制定进行,这会对传统贸易带来帮助,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建立数字经济基础的标准。

中澳贸易关系保持稳定

《21世纪》:从2023年初开始,澳大利亚煤炭、原木、大麦、干草等产品陆续返回中国市场。您认为这对中澳贸易意味着什么?

顾比:从2023年初开始,澳大利亚煤炭、原木、大麦、干草等产品陆续返回中国市场。这是中澳贸易逐渐恢复正常的迹象,也是澳方所追求的中澳贸易关系稳定,为日后中澳关系进一步升级,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奠定基础。

中方解除多数对澳商品的贸易限制,对于两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将是有利的。不过在葡萄酒贸易方面,因为葡萄酒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所以我认为虽然中国取消了对澳葡萄酒的贸易“双反税”,中澳葡萄酒贸易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实施限制之前的水平。

当前,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商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中国国内的葡萄酒市场不仅有从外国进口的葡萄酒,现在中国国内出产的葡萄酒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同样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很显然,澳大利亚葡萄酒销往中国市场的难度也会加大。所以,澳大利亚葡萄酒需要变得更有竞争力,比如重新讨论澳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如何改变澳葡萄酒的包装显示其高品质。我认为澳葡萄酒生产商和经销商还要针对商务和社交交往,重新制定特定的营销策略,使标准达到中国国内日益提升的产品标准。

《21世纪》: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曾表示,澳大利亚不希望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您如何看待中澳贸易的未来?双方在哪些领域有提升合作潜力的空间?

顾比:中澳贸易的前景可期。两国贸易关系的改善,不仅因为中澳外交关系的顺利发展,而且随着中国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澳经贸合作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比如提升和改善跨境交易和贸易结算的环境等,都是未来中澳在数字经济领域进行合作的内容。

商业团体是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部分

《21世纪》:从商会的角度,您能谈谈过去十年来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看法吗?展望未来十年,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和影响将如何变化?

顾比:澳大利亚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错失了很多机会。现在澳大利亚在东盟的贸易伙伴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若澳大利亚要增加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那澳大利亚就要采纳“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贸易协议,比如像数字经济跨境合作等,相关规则也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澳大利亚企业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有四大重点:第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改善贸易和监管环境,让整个地区的贸易变得更加快速和顺利,包括用于跨境交易的贸易结算,这些规则不仅适用于大公司,还有中小型企业,即既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还可以帮助外国游客用手机进行跨境支付;第三,是技术与行业加速融合,当中的代表是区块链技术,这一创新性技术可以通过识别产品的原产地,帮助企业打击假冒产品;第四,包括衍生品交易等在内的人民币产品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我始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国家间的桥梁,对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意义重大。

《21世纪》:您曾表示中国将推动新一轮全球化。那么,“一带一路”对新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顾比:“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特征是其包容性,“全球南方”国家认为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发展方式。而且,“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只有一种发展模式,要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一带一路”倡议把国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实现发展目标。

商业团体是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分。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ACBC)一直促进和支持澳大利亚企业更好地与中国开展贸易合作,并与其他国际商会进行互动,帮助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

“全球化”不能被理解为殖民化,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南方国家也被纳入其中。全球南方涵盖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国鼓励全球南方国家自己做出决定进行发展,这是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1世纪》:自2024年以来,“新质量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高频词。中国有哪些行业为澳大利亚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顾比: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这也是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因。我认为,现在我们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提高生产力,变得更有效率。后续要了解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了解如何用区块链技术认证产品和服务以及数字经济如何改变跨境交易方式。

当中,清洁和绿色能源发展是澳大利亚关注的重点。我举个例子,澳大利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监控偏远地区的环境问题,我认为澳大利亚还有很多与中国合作的空间。澳大利亚方面也做好准备与中国进行合作,而不要把这些技术合作视为某种威胁。

澳投资环境稳定吸引合作伙伴

《21世纪》:您如何看待中国在澳投资的现状?中国企业投资瞄准哪些行业?与南太平洋邻国相比,澳大利亚有什么优势?

顾比: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在稀土领域,中国在澳投资遇到来自美国的压力。尽管中国对澳投资所遇到的监管压力不少,但中国企业对于在澳投资兴趣未减,包括资源、农业制造等传统领域都将有不少投资机会。而且相比起南太平洋的其他国家,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更加稳定,这是很大的优势。

澳大利亚企业正在寻找来自中国的合资伙伴,他们发现如今的中澳投资比疫情前面临更多阻碍,因此澳中工商业委员会以及其他商业群体正与澳大利亚政府合作,尝试解决并克服这些投资阻碍。改善澳中投资的环境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因此我对澳中投资的前景非常乐观。

人文交流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

《21世纪》:3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澳大利亚进行了国事访问。中方表示愿同澳方进一步加强高层交往,恢复两国对话机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您如何看待中国外长此访?

顾比:在王毅外长访澳期间,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主办了高级商界领袖会议,重点讨论了澳大利亚贸易的状况。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主席戴维·奥尔森表示,对于在中国经营或与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政府之间定期进行富有成效的沟通可以增强对市场的信心和商业成果的可预测性。

澳大利亚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繁荣,所以现在澳方希望这种经济互补能够继续下去。取消对澳大利亚部分商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是改善贸易关系的重要一步。中国外长访问澳大利亚,增强和改善了两国的政治互信。同时,展开外交对话,面对面讨论相关问题有助于解决分歧。澳中关系的复苏正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积极开启外交战略对话,这一行动表明,澳大利亚在亚洲某种程度的安全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实现。

《21世纪》:您曾在采访中表示,中澳两国应加强人文交流。这对中澳两国关系起到怎样的作用?

顾比:中澳民间交流很重要,当他们没有面对面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对别人产生偏见。这意味着旅游业、教育和互换留学生等使人们走到一起,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相互理解各自的文化。比如我的朋友是澳大利亚人或者我的朋友是中国人。这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社区层面的理解。未来,影响可能会渗透到政治层面。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