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深圳报道
深圳与意大利米兰,相隔9490公里,但在此刻,却在大湾区相遇。
随着两位逐月少女的翩翩起舞,深圳·米兰双城时尚周正式开幕,15场中意国际大秀、8场产业对接以及N场Showroom艺术展、FASHION Lab等一系列时尚主题的相关活动,深圳这座人们印象里的“工业之城”,正在展现自己的时尚“面庞”。
2023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式突破万亿,与成都携手跨过万亿消费门槛,成为国内六个万亿消费城市之一。其中新消费模式表现亮眼,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6.1%。同时427家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落地深圳,同比2022年增长33%。
消费之外,深圳“制造”时尚能力也格外突出,欧洲中高档眼镜市场的三分之二来自龙岗造;国内大中城市中高端商场的三分之二服装来自龙华造,中国黄金珠宝市场份额的75%以上在罗湖水贝。
不只如此,全球手表产量的超四成也来自深圳造,年轻人最爱的黑科技电子产品也处处显示着深圳制造的身影,影石创新在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中占比超50%,南卡、韶音两大品牌占全球骨传导耳机市场份额近七成。
不断扩展的自身消费市场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让深圳“时尚之都”有些特殊,带着“工业之城”的底色。
不断升级的“时尚产品”
米兰时尚的底色是匠人,深圳时尚的底色则是制造。
从40年前的三来一补的加工模式开始,深圳的时尚制造经过来料加工、产品开发、创立品牌等阶段的发展与沉淀,如今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成为中国时尚走向国际的领军者。
相关数据显示,深圳时尚产业体量已达到“双万亿”,包括1万亿体量的服装、钟表、眼镜等优势时尚领域,以及1万亿的时尚消费电子等新型时尚领域。据估计,总部在深的时尚产业企业创造的产值规模更是超过 9000 亿元。
不只产业规模可观,产业发展的众多要素也齐聚于此,孕育出诸多发展优势。比如在服装产业,深圳服装产业形成了从研发设计、中试、生产制造、展览展示、集散销售、总部经济等完整产业链条,进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大浪时尚小镇、南山荔秀服饰文化街区、车公庙泰然片区服装基地等。
深圳也诞生玛丝菲尔、影儿、歌力思、珂莱蒂尔、卡尔丹顿、梵思诺、艺之卉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同时也孕育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如刘勇、赵卉州等一批中国服装金顶奖的设计师均从深圳走向世界。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及华中区研究部主管及董事张晓端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圳在女装、珠宝、钟表、眼镜等领域都有很强的产业积淀,诞生了不少著名品牌及原创设计品牌,外贸出口导向下的制造业积累也为更多品类的产品设计制造奠定了基础,依托时尚产业基础发力消费是深圳的重要的优势,也是深圳可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方向。
深圳也意识到了时尚制造优势,正在开展一系列行动,以强制造转化为消费引领,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早在2022年6月,现代时尚产业被列入深圳“20+8”产业集群。深圳提出,从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研究、创意设计能力建设、时尚消费环境等方面入手,推进现代时尚产业集群建设,目标到2025年,现代时尚产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形成“深圳设计”“深圳品牌”“深圳产品”的高端供给新格局。
今年,深圳更是加快塑造时尚制造的优势步伐。
2月,由深圳福田区政府带队,深圳品牌组团先后登陆米兰、巴黎时装周,开创了中国大陆时尚品牌组团进入“巴黎时装周”官方活动日程的先河,代表国际顶级时装周对深圳设计、中国设计的充分认可,是深圳时尚品牌走向国际时尚殿堂的历史性突破。
3月8日,深圳发布《“时尚新品”跨界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深圳时尚新品将在运动健康、科技创新、文化艺术跨界、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通过产品融合方式,再次提升深圳制造的品牌力。
3月19日,深圳·米兰双城时尚周正式开幕,中方品牌代表艺之卉时尚集团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赵卉洲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作为深圳和米兰的合作大使,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深圳走出去,米兰走进来的合作平台,围绕时尚展开的服装、美食、设计、艺术等闭环的招商大会,为深圳带来全新的时尚全产业链,同时也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更多元的内容,来自意大利的小众、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等,引领人们的未来生活。
新的消费机遇带来增量市场
强化时尚产品制造仅是深圳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步先手棋。
在消费破万亿的六座城市中,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是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城市,同时,武汉、深圳、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均出台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步伐。
在多城竞逐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除却时尚产品制造,深圳还有哪些优势?哪些新机遇,深圳应如何脱颖而出,走出差异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路径?
有业内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培育消费市场,将其不断地做大是重要方向。其中人口和收入是消费市场做大的关键因素,而深圳拥有先发优势。
以2022年的数据来看,深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公布的《深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深圳人口1766.18万,位居全国第三。同时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718元,位列全国前列。
拥有培育市场不断做大的基础上,今年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圳要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增长点,将深圳消费市场不断做大。
同时,基于深圳的制造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圣慧也给出建议,深圳可以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从富原创和品质消费两个维度,继续将消费市场做大,一方面,深圳可以向最具探索性和消费黏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向发力,基于深圳汇聚了极富有创造力的个人、团队或商贸企业,能提供源源不断地原创产品和服务,并能够借助数字化工具率先创建H2H(人对人)新模式,响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使得“创客之城”和消费中心形成“深度互嵌”的关系。
另一方面,深圳应以城市之名广泛塑造“诚信质量、品质消费”的形象,打响消费中心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在部分细分领域深圳已成为众多品质产品的代名词,比如南油服装批发市场是高品质时尚服装产业聚集地。
优势之外,近年来,新机遇的不断涌现也为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开了一扇门。
张晓端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近期跨境消费的活跃是让我们看到深圳差异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2023年,港人北上消费成为深圳的重要消费新增长点,深圳多方也在创造便捷环境去便利港澳人士及境外人士赴深消费,包括在通关、交通、支付、传播等方面。
除此之外,2023年底开始,部分商店已试行境外旅客“即买即退税”服务,截至2024年3月,深圳市商务局已发布第七批离境退税商店名单;后续支持在皇岗口岸、沙头角建设免税城,鼓励企业扩大免税经营品种和规模;计划到2025年全市离境退税商店突破400家。将"国际"消费中心目标逐步落实的同时,也持续为促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利条件。
如何把握跨境消费机遇,助力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张晓端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优化现有的跨境消费体验是重要方向。例如,在通关流程中,增设安检机以缩短通关等候时间;收款环节中,应依法保留现金支付渠道,考虑扩大境外银行卡刷卡等付款方式支持;旅游景点和公共文化设施在客流承载能力许可时,或可保留一定量的现场购票、进入名额等,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跨境消费和旅行体验。同时,作为消费服务方的商业地产运营方,建议应积极提升服务、升级双/ 多语导视系统、扩大收银系统支持范围、做好配套指引和客户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