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海口: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为新起点,携手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东南亚样板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江珊   2024-11-02 14:29:2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海口报道

11月1日,由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智库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专家学者、政府、媒体代表等60余人与会交流。

过去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智库学者在二轨层面先后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助力双方携手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南亚样板。

不久前,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在10月10日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出席论坛时表示,在当前地区与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双方应以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为新起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向深向实发展。 

东南亚市场需要更多“小而美”项目

“2013年,柬埔寨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以橡胶、鞋类和服装为主。十年后的今天,出口商品种类范围明显扩大,增加了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自行车及其零部件、腰果、龙眼、水生动物等。”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介绍,“十年前,中国在柬埔寨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服装和制造业;但现在已经扩展到几乎所有重要领域,如交通、电力、农业、旅游发展和信息通信等。”

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日趋紧密。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蓝皮书《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望报告2024—2025》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速7.5%,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9117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商务部信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涵盖9个领域,包括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双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新兴领域。论坛上多位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一东盟合作从贸易投资出发,逐步深入到了更多领域,而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南亚样板,需要推动更多“小而美”的项目,在民间形成更多共识。

“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定是两国的共同目标。”除了水电站、热电厂、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顾佳赟还提到了中国在体育和医疗领域对柬埔寨的支持。其中,在去年东南亚运动会比赛之前,有12支柬埔寨运动队在中国训练,柬埔寨在这届运动会上获得了4枚金牌、5枚银牌和12枚铜牌。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提到了东盟民间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认知度不足的问题,比如鲁班工坊项目在非洲发展得很好,如果在东南亚推动时能够进一步实现相关技术培训认证,东南亚学子毕业后能够在当地凭一技之长谋生,相信会产生广泛的积极效果。

中国和东盟人才交流合作的需求明显较过去增加。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RCEP研究院院长杨睿看来,中国可以在一些重点领域率先向东盟单边开放,例如,为东盟国家推出商务旅行卡计划,实现高端商务人士入境免签;制定并持续拓展面向东盟国家的职业资格单向认可目录;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为东盟留学生来华实习、创业和就业的绿色通道。

“未来几年是中国—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战略窗口期,中国主动向东盟单边开放,将赢得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主动。”杨睿说。

中国和东盟应深入合作打造蓝色“朋友圈” 

从海上经贸到港口建设、海洋渔业、生物医药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经济的内涵不断延伸,也为中国和东盟携手打造蓝色“朋友圈”带来新机遇。

“当前,中国、东盟对外贸易中分别有94%、60%以上通过海运实现;中国—东盟间贸易有65%通过海运实现。务实推动中国一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合力应对海洋环保等方面的挑战,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CEP研究院副院长匡贤明在论坛上说。

匡贤明以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等新兴产业为例,他建议,中国和东盟可以合作建立海洋创新实验室,促进深海科技创新合作与成果共享,还可以合作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飞地”,打造“中国研发+东盟制造”产业链。

在稳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亦提出,中国对东盟投资增强了区域供应链韧性,双向投资有扩大的潜力。根据东盟统计,2023年东盟吸收外资中,美国、欧盟、中国的投资都在同比增加,中国在越南、泰国的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

赵晋平也提到了一些国家相关政策存在的缺乏透明度以及泛化安全概念等问题日趋突出,往往演变成为抑制他国成长的工具,为各国企业开展正常国际业务带来巨大成本和不确定性。事实证明,“脱钩”不能解决任何国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断链”将给世界经济整体带来巨大伤害。多边规则是国际合作基本准则,大国应承担维护全球生产网络稳定责任,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余虹重点介绍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作为中国和新加坡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项目签约落地重庆近8年来,推动了两地在金融服务、交通物流、航空产业、信息通信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

“这条陆海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融入全球经济的一条便捷通道,也有助于增强新加坡的国际贸易地位”,余虹对比分析当前重庆到新加坡的多条航运线路,“重庆—广西—新加坡”线路距离最短(3240公里),运输时间6至7天,而“重庆—上海—新加坡”与“重庆—深圳—新加坡”的线路分别为3700公里、5300公里,运输时间分别为9至10天、20天。

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也成为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打造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余虹进一步建议,希望完善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标上海、深圳航线,提高陆海联运设施能力和简化通关程序,相信将为中新海洋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商业价值。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