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奔流】从湾区走出中国“制造担当”

触电新闻  
2024-10-16 21:24:23

  回望广东

  这个13万亿经济大省的成长之路

  制造业无疑是突出的一环

  无论是家家离不开的冰箱彩电

  还是奔月探星的航天火箭

  都曾从这里起家走向世界

  而要说到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产业

  手机可以说最具代表性

  一部手机的“进化史”

  不仅折射出了广东制造、中国制造的崛起

  更凸显出

  以广东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断突破自我

  在世界版图里站稳脚跟、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珠江之上,川流不息,顺江而下,两岸数千家企业开足马力,向世界输送着广东制造,而这些厂商生产的各类零部件最终会用到一种产品上——

  记者周煜堃:

  手机,如今早已不是一部简单的通讯设备

  而是一把万能钥匙。

  从这样。到这样,这样。甚至,这样。这些手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制造”。当前,全球53%的手机在中国生产,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有8家来自中国。

  如果这一切有一个原点,那要回到1988年,回到“中国电子产品第一街”——华强北。当时这里的成交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深圳千佰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向峰:

  我2003年来到华强北

  当时拥有“一米柜台”是一种深圳梦的象征

  吸引了很多人

  当时就有一句话

  在硅谷找齐400个元器件需要两个月

  在华强北一天你就能全部搞定

  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在这里,每一个柜台后面都连接着工厂,连接着深圳、珠三角乃至中国和全球的电子产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向晓梅:

  拥有像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厂

  和(广东)多年积累的制造业基础

  所以广东能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

  从组装生产包括物流运输各个环节供应畅通

  2015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行榜,6家广东企业上榜。一时间,粤产手机声名大噪。而想要更进一步,则要拼制造实力。显示屏与芯片,是一台高端智能手机的“内外兼修”。然而“缺芯少屏”却是当时国内大部分手机制造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促进会秘书长  刘虹君:

  显示材料原来是严重地依赖于国外

  人才装备相对来说落后

  显示面板这个行业它是要持续性地投入

  一个面板线可能就是几百亿

  一旦产生新的技术

  原来的投入基本上就灰飞烟灭了

  TCL华星他们本身对屏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

  2009年他们建了自主生产的一个面板线

  他们选择了放手一搏

  2009年,也可以称为国内屏幕显示产业发展元年,以广东企业为首的中国面板产业开始在全球版图里逆势突围。

  这一年,广东建立了首家自主品牌的显示面板工厂,搭建起国内首条高世代面板线,彻底打破了日韩企业的垄断地位。这条生产线投资高达245亿元,是当时企业总资产的好几倍。

  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能力,一年后,这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生产线成功实现提前量产。

  广州超高清视频产业促进会秘书长  刘虹君:

  现在OLED的这种显示技术

  还有一些Mini LED和Micro-LED

  到现在基本上我们全球最大的面板线都在中国

  中国(实现了)从原来的跟跑到并跑到领跑

  广东自此身披屏幕输出大省的名号,在高端显示应用领域与一众国际厂商分庭抗礼。少屏之痛已经完全逆转,而这颗“芯”又该如何让它跳动地更加强劲?

  路仍然只有一条——自主研发。

  粤芯半导体副总裁  吴永君:

  这是我们粤芯自主生产的第一款12英寸芯片

  除了是粤芯的第一

  同时也是广东省自主培育的12英寸企业

  生产的第一款芯片

  相对传统的8英寸的功率器件

  它的成本可以降低40%

  同时可以大幅提升它的性能以及质量可靠性

  如果说前十年,广东制造通过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建立起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那么第二个十年,广东制造业则在内外承压下,开启了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超越追赶之路。

  强芯,便是广东迈向制造业顶端的最关键一环。“13万亿大省”,壕掷千亿造芯。

  从我国首个实现芯片自研并量产、规模化商用的手机厂商开始,十几年时间,广东逐步构建起一个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与佛山在内的“多点开花”格局。广东制造业已不再谈“芯”色变。

  2023年,广东集成电路产量685.74亿块,跃居全国第二位;广东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发证量2597件,居全国首位。“广东强芯”,为集成电路产业开辟出一片新的空间和战场。

  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云:

  广东拥有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的应用市场

  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展  躬耕于行

  着力补齐晶圆制造短板

  发力封测领域加码第三代半导体

  更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

  这种久久为功的底气

  绝非戏言一句“内卷”即可带过

  它本身就是广东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七十五载珠江奔流,产业大潮浩浩荡荡。一部小小的手机,见证了广东对创新创业的拼搏与坚守,也不断刷新着新中国在科技和制造领域的上限。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未来产业沿江而立,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交易,就像在家门口找邻居“串门”。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整条流水线,只要你敢想,湾区就敢接招。

  记者周煜堃:

  如果用电子数码界的一句话来形容当下广东

  那就是升级  再升级

  创下全世界近4%的制造业增加值

  这便是以“制造业当家”的决心

  闯出的新天地

  岁月更替  初心不改

  新质生产力的风

  正朝着粤港澳大湾区扑面而来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