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度重特大事故数量上升超八成 两部门出台文件支持应急机器人加快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2024-01-04 20:30:4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1月4日,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据了解,应急机器人是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执行监测预警、搜索救援、通信指挥、后勤保障、生产作业等任务,能够实现半自主或全自主控制,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人类工作的智能机器系统的总称。

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82.9亿元,同比上升47.1%。在安全生产领域,2023年前三季度,较大事故数量同比上升10.2%、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3.4%;重特大事故数量同比上升85.7%、死亡人数同比上升80.6%。

而应急机器人的出现,可提升复杂危险场景中生产和救援的效率与安全性。《意见》指出,应急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代表了应急管理装备现代化发展趋势,是衡量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自2017年以来,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30.7%。到2024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7.6亿元)。

赛迪研究院安全应急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安全应急产业在通用领域、低端市场的产品技术门槛较低,生产企业较多,产能相对过剩。但在高端产品市场,市场占有率较低,部分先进产品较国外进口产品仍存在明显差距。需要明确产业发展特色和定位,打造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培育安全应急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先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同时,将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与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相结合,打通产业供给能力与需求场景应用之间的循环。

《意见》提出,针对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城市消防、应急指挥通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急能力提升需求,研制险情侦察类、生命搜索类、物资保障类、消防灭火类、高危场景作业类、复杂场景救援抢险类、生命通道构建类、通信保障类等机器人装备,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提升高危场景作业安全性,增强重特大灾害事故无人化、智能化抢险救援能力,推动人灾直接对抗向依靠机器人减人换人模式转变。

此外,《意见》指出,协调推动有关部委支持应急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围绕应急机器人科研攻关、产业化发展、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和协同融合。遴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展试点示范,促进创新产品应用。凝练应急机器人实战需求,强化关键技术“揭榜攻关”。鼓励各地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应急机器人产业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将成为拉动安全应急产业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共同构成对安全应急产品的巨大刚需。预计2024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规模将超过2.4万亿元,将成为更多地方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