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下称“贸发局”)合办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下称“高峰论坛”)正式揭幕。此次论坛吸引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名政府官员、商界领袖、企业家,超过100个海外和内地代表团参加峰会各项活动。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香港一直是“一带一路”的参与者、贡献者及受益者,香港决心拥抱“一带一路”的巨大前景,并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伙伴在贸易投资、创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发展等广泛领域扩大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据悉,自2016年以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成为内地、海外和香港企业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带一路”商贸投资平台,历年来共举行了超过3800场项目对接会,超过33000位人士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与。
图片来源:袁思杰摄
搭建国际商贸平台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间,“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
与此同时,经贸合作取得累累硕果。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8.6%和5.8%,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表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自2016年首次举办至今,已经成为全球探讨“一带一路”政策及机遇、推动实质合作的重要商贸平台之一。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表示,“一带一路”是香港必须把握住、能够把握住的重要变局、重要机遇,香港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努力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
参展商广州标明机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裔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次来到香港参加论坛,是希望借助香港这一国际化大都市,将我们的新技术、新材料推向东南亚、推向世界各地。”
奇安信集团港澳分区高级客户经理朱星昊向21记者称,其接触到很多来自欧洲、东南亚的外国客户,这为后续合作提供了可能。在他看来,无论对于品牌曝光、接触客户,还是收获合作伙伴的认可而言,本次论坛都十分有价值。
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国际商贸平台,高峰论坛首日共签署16份合作备忘录和协议,涉及来自中国香港与内地、新西兰、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泰国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机构和企业。
此外,记者获悉,香港贸发局今年将继续延长线上线下投资项目及商贸配对环节的服务时间,预期涉及逾280个投资项目及超过800场一对一项目对接会。投资项目推介主要聚焦四大范畴,包括能源、天然资源及公用事业;科技及创新;城市发展;运输及物流基建。
与中东的合作趋势
今年2月,香港贸发局组织访问团到中东,作为访问团成果的延伸,本届论坛特别新增“中东专场”。
论坛现场,卡塔尔旅游局中国及中国香港代表处向21记者表示,不仅中国游客,中企走进卡塔尔的步伐也在加快。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正是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和卡塔尔HBK施工总承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建造。
如今,该体育场被印在卡塔尔面值10里亚尔的纸币与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特别版纪念钞上,这是该国货币上首次出现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地标性建筑图像,成为中国与卡塔尔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印证。
作为中东地区的投资平台,阿联酋国际投资年会(AIM)也来到了高峰论坛现场。AIM中国区执行总干事Mariam Gao向21记者表示,中国投资者对中东市场的投资兴趣日渐浓厚。
“今年5月,中国排名前50家独角兽企业,200多位中国各行业代表以及政府组织参加了在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举办的‘2023阿联酋国际投资年会’,我们还特别举办了阿拉伯-中国独角兽投资(高级别)会议,助力中国企业走进中东。”Mariam Gao介绍。
普华永道2022年发布的《中国投资者在中东地区投资信心观察报告》显示,有82%的中资企业受访者表示他们正计划或继续深耕中东市场,其中沙特和阿联酋仍是未来3-5年投资中东的主要目的地。
从行业看,Mariam Gao认为数字经济是中国与中东的合作趋势所在。她称,“中东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而中国在这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中企可以充分参与到中东国家的数字产业、高科技产业布局中。”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俞海杰向21记者表示,中东国家与中国的合作领域已由传统的以能源合作为主,不断扩展到基础设施、高科技、数字经济、金融、可再生能源等众多领域。
俞海杰称,目前中东多国推出了国家发展规划,如沙特“2030愿景”、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等。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在积极推动发展规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合作。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东未来将在强化与中国能源合作的基础上,拓展与中国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智慧城市以及航天和核能等领域的合作。”俞海杰补充道。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此前亦提及:“未来我们会加强开拓中东、中亚、中欧等新兴市场,在经贸投资等多个领域推进香港专业服务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拓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香港的角色
论坛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
作为参与者,李家超指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既受惠于内地的庞大市场,也是连接内地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李家超同时提及,“特区政府重视区域合作,自今年全面通关以来,我两次率领工商界和专业界别代表团,分别出访中东和东盟三个成员国,开拓合作空间,包括新能源汽车、城市设计和酒店合作项目等。我们正争取尽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与更多国家和经济体商讨签订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等。”
作为贡献者,当前香港服务已经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香港贸发局9月5日公布的《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及RCEP机遇首选平台》调查报告显示,逾六成内地企业认为香港的专业服务是他们“走出去”的支援首选。
作为受益者,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角色再次突显。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在网络日志中表示,随着共建国家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作跨境贸易结算,市场对人民币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在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与此契合,香港也瞄准了绿色金融中心这一建设目标。“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将有更多绿色基建项目。按市场估计,未来30年,单是亚洲地区便需要66万亿美元的气候投资。我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明确提出,锐意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及绿色金融中心,也是看准全球在这方面的大趋势。”陈茂波表示。
展望未来,李家超在发言中强调,香港将继续加强与内地和世界联通,吸引人才,并培养本地多元人才,用好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发挥香港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优势,巩固在亚太区域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角色,进一步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推动在教育、科技、旅游、艺术、青年等领域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香港力量。
(实习生许程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