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科普|中国人深陷三大肌肤问题,如何实现规范化诊治?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2023-07-14 20:43:1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实习生范雯轩上海报道  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及相关资料显示,过去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全球约有2.5亿人有食物过敏症,3亿人患有哮喘,总人口中十分之一有药物过敏反应。因此,过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六大慢性疾病之一。

也是近年来,皮肤过敏症状已是越来越多,不少患者深受其害。根据一项皮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和日本约40% -50%的女性为敏感性皮肤。而且常用护肤品的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人群。另据相关报道,在化妆品发达的法国,一项对15岁以上人群的调查发现,59%的女性和44%的男性为敏感性皮肤。

我国的美容服务和化妆品行业的起步和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2011年发表的《上海地区敏感性皮肤流行病学的调查》中,也有29.8%的被调查者自我评估为“敏感皮肤”。由于不当使用护肤品(如过度清洁、滥用面膜)和不当美容服务等因素,我国一线、准一线城市居民敏感性皮肤的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

如何才能修复受损的敏感性皮肤?近日,在第25届世界皮肤病学大会上,与会专家聚焦中国人三大皮肤问题,提出诊治难点,呼吁加强对皮肤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在诸多专家看来,规范化诊治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明确疾病的分类和分级,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有不少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目前,皮肤疾病诊治如何从被动治疗走向主动管理,如何实现医患双方同管,如何推动特应性皮炎从诊断-治疗-长期管理新模式的落实,都是亟待探索的问题。对于皮肤疾病要加强产品组合的重要性,轻症可以选择外部涂抹药膏、中重度可以选择口服药物,以此给患者带来疗效和安全性的突破。

“当前,需要提升特应性皮炎诊断、早期筛查识别、疾病创新治疗方案制定等全闭环策略制定,对患者预后提供持续优化方案,赋能疾病领域、临床、患者三重管理能力。”上述临床专家们强调。

中国人三大皮肤问题不容忽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30%的人口被诊断为敏感性肌肤。敏感性肌肤是指皮肤对外界刺激物质或环境变化过度敏感的状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干燥、疼痛等不适症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何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肌肤敏感是困扰国人的第一大皮肤问题。敏感性皮肤不仅仅影响了美观,而且影响心情。为此,需要加强专业诊治。“我们的医疗团队,在临床诊治中采用高通测序看到有角质层角化套膜中的丝聚蛋白、兜甲蛋白、内披蛋白存在巨大差异,即claudin-5可以把角质层附在皮肤内,为当claudin-5打开之后会更加容易编辑皮肤基因。因此,对于敏感性皮肤来说,claudin-5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claudin-5是一种蛋白质,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和水分平衡。当Claudin-5受损或功能异常时,皮肤屏障可能受到破坏,导致皮肤敏感性增加,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刺激物的侵害。因此,保护和维护Claudin-5的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皮肤敏感反应的发生。

中国人第二大皮肤问题是黄褐斑。黄褐斑也被称为蝴蝶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沉着病变,通常出现在面部,特别是颧骨区、额部和上唇周围。黄褐斑的特点是皮肤出现暗色或棕色的斑块,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何黎指出,黄褐斑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色素的沉着,皮肤屏障的受损,炎症,血管增生以及光老化五大因素。具体来说,黄褐斑的形成首先因为色素合成增加,其次因为皮肤屏障受损激活神经血管、TRPV1,释放细胞因子,通过P53,QMCR,TRP1信号通路使色素增加,导致色素进一步的沉淀。另外,TYI,TYPR这个两大因素也有可能诱发炎症,导致色素进一步沉淀。此外,血管、光老化也是造成黄褐斑的原因之一,会加速肌肤老化过程。

特应性皮炎是近年来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也成为困扰国人的第三大皮肤问题。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被称为皮肤科的“头号”顽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在不同的年龄段,患者还常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并发症。据统计,2021年我国AD患者约有6221万 。AD是伴随终生的身心疾病,7年复发率高达75.9%,在非致命性皮肤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一。

其中,63%的患者每天承受12小时以上的剧烈瘙痒,55%的患者每周有5-7天睡眠受到干扰,75%以上的患者存在由皮肤开裂、结痂和渗液等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症状。

特应性皮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导致焦虑和抑郁以及孤独感。此外,另有调查显示,39%的患者对自己的外表感到难堪,6%的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和19.6%的重度患者有过自杀意念。由于其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其治疗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机制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claudin-1表达出现异常,使得皮肤屏障受损,受损之后会激发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且能够激发炎症的加剧。”何黎指出。

聚焦敏感性皮肤防治和皮肤屏障修护

眼下,中国的皮肤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然而,目前中国的皮肤疾病诊治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手段不规范等,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规范化诊治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根据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皮肤疾病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20%,其中敏感性肌肤、黄褐斑、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等常见皮肤病成为了困扰中国人的肌肤问题。然而,由于缺乏一套统一的诊断标准,许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遭遇了困惑和延误。一些医院和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治疗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针对敏感性皮肤防治和皮肤屏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该领域不断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何黎团队的研究发现引起敏感性皮肤的关键蛋白,为医疗团队的精准干预提供重要靶点。

同时,何黎团队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引起敏感性皮肤的关键蛋白关键基因claudin-5是位于颗粒层,要精准修复精准治疗,就需要对claudin-5进行干预。“我们对claudin-5作了功能的验证,证明了claudin-5引起敏感性皮肤的关键靶点的一个蛋白,我们所谈及的精准修复就是要作用于精准的蛋白claudin-5。”

对于皮肤屏障如何修复,何黎表示,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需要精准修复claudin-5这一引起敏感性皮肤的一个重要蛋白。

此外,何黎认为,针对敏感性皮肤,也可以使用含青刺果和马齿苋等成分的护肤品,青刺果可以抑制络酸铵以及皮肤的修复,抑制血管增生。另外,滇山茶、马齿苋、三七、牛油果树果脂等成分的护肤产品对皮肤炎症也非常有效。

何黎说,以循证医学为手段,利用天然活性植物进行精确干预,并进行疗效研究和临床验证,可以用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敏感性皮肤、黄褐斑及特应性皮炎的消费者和患者,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实际上,除了成年人皮肤问题不容忽视,婴幼儿的肌肤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马琳教授研究发现,作为人类皮肤屏障的表皮角质层,婴儿只有15层,而正常成年人有25层。所以,婴儿的皮肤屏障本身就较差,这也导致特应性皮炎在儿童中高发,而对特应性皮炎的最基础的治疗就应该是应该使用润肤剂。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较高,该疾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打破‘瘙痒循环’是治疗的重要策略。其中管理必须考虑临床及发病机制的差异,患者年龄、同时兼顾预防复发。”马琳提出,在中国皮肤学领域中,一套个性化、系统化的针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诊疗与愈后护理策略的推出刻不容缓。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