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宣布计划限制23项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从受限出口的性能看,均为制造线路宽度在10~14nm以下先进半导体所必需的设备。
这项政策将在4月征求企业意见,并计划7月正式实施。未来如果受限设备出口到相关国家,必须获得出口管制的许可。日本官员称此举并不是与美国协调的结果,也不是为了遏制中国,“这些出口管制适用于所有地区,并不是针对任何一个国家。”
如果严格实施限制政策,将对日本企业产生较大冲击。在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穷追猛打,令中国相关企业不得不寻求应对方案,日本是中国企业这一战略的主要受益者。根据VLSI Research的2020年的数据显示,在整个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主要被美国(41.7%)、日本(31.1%)和荷兰(18.8%)占据,日本企业在诸多领域可以取代美国与荷兰的设备。
数据显示,日本2021年向中国本土出口的制造设备达到约120亿美元,金额占出口到全世界设备的近4成,在所有地区中最高;出口额是美国对华设备出口的近2倍。日本半导体产业界曾经认为可以借助中美贸易摩擦而扩大对华设备出口,巩固和提高本国产业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但是,根据日本企业的估算,今年半导体制造设备本来需求可能会同比下降20%,如果在此基础上缩减出口,对企业打击更大。
远离地缘政治是日本企业的传统文化,美国曾经因东芝向苏联出售机床而对其大规模制裁,这给日本企业留下了心理阴影。目前,日本厂商主要抱怨日本的规定含糊不清,他们不清楚技术条件的“范围”,也就很难对损害业绩做出合理的评估。但是,不排除日本产业和企业在私下与政府沟通以降低可能的损失。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限制半导体设备出口的政策,可能想达到两个政治目标。一是增加对华外交筹码。2019年,日本政府曾以“安全应对措施”为由,加强了有机EL面板、智能手机和半导体生产所必需的氟化氢等三项对韩国的出口管制。日前,韩国政府做出让步恢复两国关系后,才取消了这项制裁。其次,美国在去年10月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则后,一直施压日本、荷兰也与其出口管制政策保持一致,日本政府此举或许是给美国一个回应,但由于存在政策模糊性,保留了一定的自主空间。
如果日本严格实施相关政策,将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风险。虽然成熟制程发展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不排除未来受限升级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成熟制程产线的建设进程,尤其是要逐步建立全国产生产线以加强国产设备的应用和改进工作。
日本也没有理由过度追随美国而损害本国利益。过去的20多年里,中、日、韩形成了强大的东亚电子产业供应链产业链网络,美国最近的政策旨在瓦解这个网络联盟而非只是打击中国。中国大规模投资数字经济为日本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日本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机遇,日本若为了迎合美国战略需求而损害本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竞争力,只会损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