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外长两会首秀:新征程上的中国外交是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2023-03-07 20:02:57

21世纪经济报道郑青亭北京报道

3月7日,外交部长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秦刚就任外交部长后首次参加全国两会记者会。在两个小时的时间中,秦刚共回答了14个问题,不仅涉及中美、中俄、中欧、中日等大国关系,涵盖俄乌冲突、台湾问题、“印太战略”等地区问题,还坦率回应了所谓“战狼外交”等引起热议的话题。

“记得我刚到美国任大使时,美国的媒体惊呼,‘中国战狼’来了。现在我回来当外长,又不给我这个称号了,我还真若有所失。”在玩笑之后,秦刚正声道,所谓“战狼外交”就是一个话语陷阱。他强调,中国外交有足够的厚道与善意,但当豺狼挡道、恶狼来袭,中国的外交官必须“与狼共舞”,保家卫国。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动荡与变革交织,团结与分裂碰撞,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征程上的中国外交,是充满光荣梦想的远征,是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惟其艰巨,更显荣光。”秦刚在介绍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时宣布,中国将全力办好首次“中国+中亚五国”元首峰会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大主场外交。

对于中美关系,秦刚表示,美方所谓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不冲突”,实际上是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这办不到;对于中俄关系,他表示,中俄携手,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动力,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就有了保障;对于中日关系,他表示,如果日方有些人不是以邻为伴,而是以邻为壑,甚至参与遏制中国的新冷战,那么两国之间就是旧伤未愈,又添新痛……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秦刚既展现了发言人良好的话语表达能力,又具备一线外交官丰富的外交经验。“在回答提问时,他该简洁的地方简洁,该丰富的地方丰富,该严肃的地方严肃,该生动的地方生动,展现了中国新一代外交官的自信。”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的记者会亮点纷呈,秦刚的回答柔中带刚、张弛有度,对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做出了清晰透彻的阐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因为大国之间的博弈已进入实质阶段,正如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这个关键时刻,秦刚把中国外交的底线讲得非常清楚,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国整体外交思路。”

此次外长记者会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次举行的外长记者会,也是三年疫情后首次面对面的外长记者会。秦刚说,当前,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好转,中外交往有序恢复,中国外交已经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

在吴心伯看来,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过去几年,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抬头,再叠加疫情蔓延、俄乌冲突爆发,给中国外交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但如今,中国已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按下重启键,有望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很多国家期待中国的经济复苏能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期待中国继续推动国际经济合作,给其他国家的发展带去红利。这为中国重启线下外交创造了重要条件,由此来看,今年将是中国外交再出发的重要一年。”

美国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严重偏差

今年57岁的秦刚今年1月正式卸任中国驻美国大使一职。在驻美的500多天里,面对中美关系中的诸多严峻挑战,秦刚努力扮演中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访问了美国22个州,不仅与政府、国会、智库、企业进行了广泛沟通,足迹还遍布车间、码头、农田、学校与球场。

在两会记者会上,秦刚多次谈起他在美国的经历。“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洛杉矶长滩港码头工人告诉我,全家老小的生计依靠同中国的货运贸易,美中两国要共同繁荣。艾奥瓦州的农民告诉我,世界上还有许多饥饿的人,我要多种粮食。大学校长们告诉我,科技进步要靠国际交流,科技脱钩是双输、多输……”

当被问及中美关系是否还有希望健康稳定地发展时,秦刚用他同美国民众的交流向中外媒体强调,“决定中美关系的,应该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不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和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

在秦刚看来,中美政治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源,是美国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把中国当成最主要对手和最大地缘政治挑战。他警告,如果美方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道路狂飙下去,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必然陷入冲突对抗。

“美方口口声声说要遵守规则,但如同两位运动员在奥运田径场上赛跑,一方不是想着如何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而总是要去绊倒对方,甚至想让对方参加残奥会,这不是公平竞争,而是恶意对抗,犯规了!”秦刚说道。

吴心伯向记者指出,在战略层面,美国两党对于把中国定位为最主要的对手是有共识的;在政策层面,美国对中国实施全面的、系统化的遏制和打压也不会轻易改变。基于这两点判断,中美关系将继续经历动荡和冲突。对此,中方不能存有任何幻想,必须要做好应对惊涛骇浪的准备。

但另外一方面,吴心伯认为,中国在对美关系中还要有所作为,因为中美过去几十年在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不是轻易可以阻断的,美国还是存在很多希望跟中国交流合作的呼声和力量的。因此,中方也不会放弃发展对美关系,还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多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对美元的霸主地位逐渐构成潜在挑战。在记者会上,有俄罗斯记者提问,未来俄中双边贸易中是否有可能放弃使用美元或欧元?对此,秦刚回答道,“答案很简单,什么货币好用、安全又信得过,就用什么货币。国际货币不应成为单边制裁的杀手锏,更不应成为霸凌胁迫的代名词。”

此前,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 Orlik)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欧洲冻结俄罗斯的美元和欧元外汇储备,并不允许俄罗斯银行参与全球美元支付系统,使得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武器化”。“这可能会令很多国家感到不安,因为他们看到了完全依赖美元体系的后果,它们的进出口、外汇储备、金融交易也都主要使用美元……在此背景下,对美元体系替代方案的探索正在加速。”

美国策划“亚太版北约”难以奏效

近年来,美国全力推行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着力打造排斥和遏制中国的同盟体系。作为拜登政府推进实施“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印太经济框架于2022年5月份启动,同年9月份开启正式谈判。

特朗普政府时期出台并延续至今的“印太战略”被普遍视为美国为应对中国区域影响力提升而作出的关键战略调整,这使得一些域内国家受到很大压力。

对此,秦刚回应道,美国的“印太战略”标榜自由开放,实际上拉帮结伙,搞各种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号称维护地区安全,实际上挑起对抗,策划“亚太版北约”;宣扬促进地区繁荣,实际上要“脱钩断链”,破坏地区一体化进程。

秦刚说,美国公开声称要“塑造中国周边战略环境”,这恰恰暴露了“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真实目的,其最终结果只会导致冲击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架构,损害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注定走不远、行不通。

作为美国拜登政府推进实施“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印太经济框架于2022年5月份启动,同年9月份开启正式谈判。该框架是拜登政府以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的,没有寻求国会批准。拜登政府的多位高官公开声称,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将用来“有效反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美国用“印太战略”孤立中国的企图能否奏效?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在亚太地区一系列遏制、孤立、打压中国的举动,搞产业“脱钩断链”,违反经济规律,无法获得地区及美国等区域外工商界认同。

“当前,东亚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稳定锚,是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有活力的地区。美国在这个地区有3000多亿美元的投资,涉及包括芯片在内的电子产品等众多行业。如果这一地区发生脱钩、断链,将直接冲击美国公司的利益,也会对美国经济构成影响。”

许宁宁强调,美国正在推行的“印太战略”实际上对东盟在地区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冲击和破坏,恶化地缘关系,东盟不愿意成为当今的欧盟,不愿意接受印太经济框架的排他性。虽然当前印太经济框架吸引了部分东盟国家加入,但东盟特别关注其具体的合作内容。

许宁宁强调,中国是第一个提出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实施睦邻友好外交方针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政策。中国的发展只会对东盟有利。东盟是近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外沿线最大受益者。中国和东盟已形成了紧密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还就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RCEP已生效实施,中国提议并将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协定3.0版正在推进,这些都将带来地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双方最大需求关切,经济合作增长需要以互信作为保障。相信中国和东盟关系在已经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将不断巩固发展,在地区稳定发展中双方应携手共同努力。”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