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当下代表广东发展决心策略的最高频词汇,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莫属。
南粤大地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是不折不扣的“头号工程”。
从全国范围看,县、镇、村的发展,广东没有明显优势。经济总量连续34年领跑全国的广东,只有3个县入选全国百强,低于江苏和浙江。美丽圩镇、和美乡村建设进度慢,短板多。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发展基础不尽相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广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为广东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明努力方向、注入磅礴动力。
山高水长,殷殷嘱托。广东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百千万工程”的使命,就是要下大决心大气力铲除发展不平衡这个顽疾,披荆斩棘,迎头赶上。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
2022年12月8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定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广东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的行动方略。省委书记黄坤明亲自部署并担任“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各市县相应成立指挥体系。
2023年伊始,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对在新起点上推动广东省“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行统筹部署。
3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的结对关系首次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全覆盖。
6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纳入“1310”具体部署。
今天(11月6日)再次在茂名召开全省现场会,梳理盘点实施“百千万工程”进展成效,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位于茂名市高州根子镇的中国荔枝博览馆
黄坤明在赴云浮新兴、茂名信宜等地专题调研时指出,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进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阶段,要拿出推进“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蹄疾步稳推进“百千万工程”。
到清远“三连一阳”地区调研时,黄坤明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抓住用好“百千万工程”实施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下功夫补齐短板弱项,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加快赶上、力争上游,在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打造样板、争创示范。
一系列重大会议贯穿全年,一整套改革举措相继落地,“百千万工程”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都可谓空前。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抓,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县(市、区)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镇委书记做好“一线施工队长”,村(居)委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各级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级有关单位各司其职、紧密协作,让“头号工程”有名有实。
乘势而上,开局良好
发令枪响,全省上下闻令而动,以奋进之姿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施工图”转化为南粤大地的“实景画”。
全省县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博罗、惠东、高州三县(市)地区生产总值闯入全国前百,肇庆四会、揭阳普宁等一大批县域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沿海各县加快打造“粤海粮仓”,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45个沿海县(市、区)面积占全省26.3%。湛江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海威2号”有效养殖水体达到3万立方米以上,是广东目前已投产的、规模最大的深海养殖平台,年产值有望达7000万元。3月以来,全省各地正全力构建一条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湛江海洋牧场
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63%,一批经济实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专业镇、特色镇蓬勃兴起,全国4个千亿镇广东独占2席,112个镇入选2023年全国千强镇,数量居全国第三。前50强中,珠三角占17席。中山小榄镇,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供应链联盟,加快建设一批“全球化4.0”示范工厂;东莞大朗镇,全面打响“大朗毛织”区域品牌,推动毛织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江门赤坎镇,打造古镇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擦亮文化旅游侨乡品牌。广州从化区良口镇成功通过“示范圩镇”验收,全镇共有16条村被评选为市级美丽乡村。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约1200家企业与各乡镇形成600余个结对帮扶项目,助力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06个,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有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上半年,春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四连增”,为近8年来最高水平。荔枝实现“五连丰”,果农收入稳稳当当。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820.31亿元,增长4.8%。
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省级涉农资金近八成投向县镇村基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短短一年间,广东县镇村齐发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加速推进的良好势头。
下一步怎么干?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丰收之际,在茂名召开现场会,会前还组织了与会人员进行实地调研,生动直观地感受“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关键还在县。县域活则全省活。省委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是要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更好地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
会议强调,要大抓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突出特色发展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突出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突出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县域产业集群,让县域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上。
三个“突出”,明晰了下一步如何继续深挖县域经济的潜力。发力县域经济,产业必须强。按照部署,广东要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以差异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县域创新水平,丰富县域产业结构,让经济要素“流得动”,人才资源“留得住”,生产力得到有效释放。
揭阳市惠来县华湖镇特色街区
只有牢牢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练好深厚内功,才能不断夯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根基。
有外无内,无异于“绣花枕头”。然而有内无外,则吸引力不足。练好内功的同时,也要做好“表面功夫”。一些城镇建设水平不高、建设成效不突出,镇容镇貌不美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只有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才能实现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的良性循环。
实施“百千万工程”,关系到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在广东落地生根、关系到全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关系到广东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其意义之重、涉及之广、影响之远、难度之大非比寻常。必须实行强有力领导、采取超常规举措、鼓励创造性落实、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实打实推进,以滚石上山的狠劲、攻坚克难的拼劲,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岭南处处是春天,广东时时无闲人。本着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广东人特质,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的主要目标,全省上下正接续奋斗、狠抓落实,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美好愿景转化为美好现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