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观察丨湖北推进汽车、机械稳增长 力争明年汽车产业营收超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雪   2023-10-31 12:00: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实习生王忆武汉报道

汽车和机械行业作为湖北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始终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10月30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场工业稳增长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汽车和机械行业发展情况。

2022年,湖北省汽车总产量189.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速95.6%。今年1-9月,省内汽车产量13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4.4万辆,同比增速19.6%。以机械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5000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28.9%。

力争2024年产业增加值再增5%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盛章学指出,湖北力争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19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0万辆,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8000亿元。到2024年,全省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营业收入力争跨越万亿台阶;湖北省机械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000亿元。

为确保上述目标完成,湖北省提出七大方面措施推进汽车行业稳增长。具体来看,提升新能源汽车规模和竞争力,力争到2024年全省新增新能源汽车产能90万辆;加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积极推动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武汉、襄阳等地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创建工作,力争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

此外,湖北省将提升产品供给质量稳定燃油车市场,重点推出10款以上产品质量可靠、消费者认可的新车型;积极引导拓展国际产能和市场,支持合资车企拓展欧洲等海外市场,力争2023年、2024年全省汽车出口分别达到200亿元、250亿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整车出口基地;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二手车流通,推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违规非标商用车淘汰报废,全面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运营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

湖北还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和保障水平,力争到2024年,建成充电桩45万个,开放测试道路2000公里,建设智慧高速公路170公里,建成加氢综合能源补给站4座。

对于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落实首台(套)机械产品平等参与企业招标投标活动,引导行业优质企业“走出去”;推动智能化转型,到2024年,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500家,梯次培育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供给能力,推动华中数控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设,支持高端工业母机等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研发供给等。

为了推动汽车、机械行业稳增长的顺利进行,盛章学表示,湖北省政府将加大政策支持,综合运用信贷、债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支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快行业提质增效;发挥长江产业投资基金、长江创业投资基金等省级投资基金作用,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汽车产业加快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湖北省不断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级提升。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教授颜伏伍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湖北省瞄准关键技术问题,加快技术攻关,抢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高地。

据了解,当前湖北省新一代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布局加快,形成了集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营销维护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动力电池及控制、电机及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电动桥等关键零部件在内的产品链。2022年,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速95.6%,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湖北省也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进行热点项目研究,赋能汽车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颜伏伍表示:“下一步,湖北省高校、科研院所,将围绕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在感知单元、车载芯片、决策算法、导航定位等环节形成技术优势,加快支持态势感知、安全网关等终端安全产品研发,推动氢燃料电池、车用芯片、激光雷达、新型显示、智能座舱等产品规模化应用,力争成为国内车用芯片产业重要集聚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州市加快专用汽车产业发展,“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量提质、延链强链、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突出。据随州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涛介绍,2022年,随州专汽产业完成总产值603亿元,逆势增长7%;今年1至9月,专汽产量11.8万辆,同比增长7.5%,为全市工业稳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刘涛指出,接下来,随州市委市政府谋定快动,大力实施“1335”发展战略,即聚焦上装、底盘一体化集成“1个目标”,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增程式混动“3条技术路线”,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3条发展路径”,物流类、环卫类、应急类、文旅类、危化品类“5大重点车型”,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

在传统机械行业方面,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则是转型方向。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丁兴华表示,下一步,武汉市将多方发力,通过扩需提质、项目引领、分业施策、政策支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稳步增长。

“武汉市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聚焦工业母机、绿色智能船舶、通用航空等重点领域,组织上下游企事业单位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助力企业扩大市场、产销合作。”丁兴华进一步指出,将分业施策,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拓展“制造+服务”模式;拓展冷链运输装备等创新产品“一带一路”海外市场,扩大出口;推动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组建1家绿色智能船舶供应链集团公司,建设船舶制造、设计2个集聚区,创建3个省级以上创新中心,推动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加快示范应用等。

此外,武汉市还将贯彻落实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税收优惠政策、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推广应用政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绿色智能船舶和无人机产业发展示范奖励政策等;重点鼓励支持相关企业积极对接工业母机产业基金,为企业技术攻关、扩大市场提供有效支持。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