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医疗洼地迎来“国家队” 汕尾多领域“融湾”提速|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思琦   2023-10-24 14:44:5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思琦汕尾、深圳报道

“奔向海陆丰,坐着高铁来赶海。”在广东汕尾,这句标语出现在大街小巷。

9月26日,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将广州至汕尾的高铁列车最短运行时间由以往的2小时压缩至1小时以内。而早在2013年厦深铁路开通时,深圳至汕尾的高铁时长就缩短至50分钟左右。以革命老区闻名的汕尾,逐步入局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今年的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高水平实施“深度融湾”示范工程,打造深度融湾先行示范市。

如何“融湾”?

当列车停靠汕尾站,远处可见一组由三栋单体大楼组成的白色裙楼,那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资16亿元援建的重点民生项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深汕中心医院”)。

借力深圳,汕尾不断提升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汕中心医院院长宋尔卫为首的“逸仙”专家团队常驻,让汕尾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而在广州援建的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企业相关业务的人员络绎不绝。针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心提供“全代办”服务,代办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等全流程审批事项,让企业家在汕尾放心投资、省心经营。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跟随“改革开放45周年广东调研行”活动来到广东汕尾,实地探访深汕中心医院、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等,解码汕尾的多领域“融湾”成效。

(深汕中心医院,受访者供图)

昔日医疗洼地迎来“国家队”

粤东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汕尾地区首台3.0T核磁共振(MRI),汕尾地区首个核医学科,汕尾地区首例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首例大血管疾病微创手术……

不胜枚举的“首台”“首例”,是深汕中心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直观体现。

“基本上把广州院本部顶级的医疗技术‘平移’到了汕尾。以前汕尾每年有近10万人到异地就医,深汕中心医院落地后,有20%-30%的病人选择留在本地就医,还有从潮汕、惠州等地过来的病人。”作为汕尾本地人,深汕中心医院执行院长郑亿庆见证了家乡从医疗“洼地”向“高地”的转变。

据介绍,深汕中心医院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圳市对口援助汕尾建设的一所医院。深圳市政府出资16亿元,设计床位800张,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于2017年5月正式动工建设,2021年5月起门诊试运营,同年10月启用住院部。

短短两年,深汕中心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日门诊量突破2500人次,床位使用率达95%以上。

(深汕中心医院高压氧舱,摄/陈思琦)

2021年2月,深汕中心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名单,2022年10月入选“国家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据了解,“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是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区域顶尖水平。截至2023年7月,我国已确定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从何体现“区域顶尖水平”?以粤东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深汕中心医院医务科科长张杰向记者介绍,“应对一些狭小、刁钻的手术部位,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可以实现360度灵活弯曲、旋转,还能将手术部位放大,提供更清晰、更精准的视野。”

设备一流,医生队伍也卧虎藏龙。目前,深汕中心医院院长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担任,两周一次赴深汕院区坐诊。

近三年,深汕中心医院录取研究生比例不断提高。其中,录取中山大学研究生49人、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20人。2020年起,该院突破性招到博士研究生,累计9人。目前,该院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谈及未来规划,郑亿庆透露,深汕中心医院正加紧建设二期、三期。项目完工后,床位将增至3000张以上。

同时,医院将突出优势学科群特色,推动各学科发展及多学科协作(MDT)制度建设。全面运营3-5年后,将打造成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

随着交通、医疗等多领域“融湾”成效显现,汕尾的投资兴业机遇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关注。

“看中汕尾的旅游业越来越发达,我们将在汕尾成立分公司,今天来办理营业执照。这边的政务窗口提供了开办企业的专门指导,今天提交审核,明天就能拿到执照,办事效率已经赶上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水平。”在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圳某影城运营公司负责人蔡先生告诉记者。

汕尾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凤山祖庙、红海湾等17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驻留汕尾旅游总人数达435.13万人次,同比增长157.88%;旅游总收入20.53亿元,同比增长172.59%。

“越来越多游客来到汕尾,但当地的电影院仍然比较少。我们希望填补这块空缺,通过汕尾分公司更加便捷地对接客户需求。”蔡先生说。

对中心工作人员来说,像蔡先生这样前来办理企业落户业务的外地人士并不少见,而中心早已备好一套高效、省心的流程。

据介绍,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务服务“四个统一”(统一预约、统一叫号、统一受理、统一评价)。企业开办、施工许可办理、企业投资项目落地、用水用电用气、不动产登记、办理纳税等业务可在大厅一站式办理,新开办企业实现“一网一窗通办、一次一日办结”。

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接待企业群众66万余人,日均人流量1560多人次,业务受理量超49万件,发证总量超14万件,平均等待、受理、审批时间压缩为2.82分钟、5.79分钟、1.45天。 

(业务办理实时数据大屏,摄/陈思琦)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特设“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区”,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四上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提供代办服务,代办企业开办、项目立项、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4个审批流程涉及的86个审批事项。

截至8月,已有108家企业享受了全代办服务,其中61家企业委托事项已全部办结。

“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出现在该中心异地收件平台的这句标语,说明了汕尾为融湾、融深,更好承接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所做出的努力。

记者了解到,依托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机制,中心正探索政务服务“深汕零距离”服务渠道,已实现384项深圳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汕尾办理、1048项汕尾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深圳办理。

同时,深圳、汕尾两地打通了自助终端办理的数据壁垒及系统烟囱,已实现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等271项高频服务事项的互联互通。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