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智长三角(236期)丨长三角知产一体化2.0启动,苏州明确2025年建成两个全国领先数字金融集聚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许秋莲,实习生管振宏   2022-09-28 20:13: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许秋莲上海报道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时隔四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开启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的2.0版本。此次框架协议在运用共联方面提出,推动三省一市现有的知识产权运营和交易平台(中心)互联互通,整合优化平台(中心)的功能,推进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易信息共享、联动发展和交易平台一体化。

在全面数字化方面,江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探索数字化,同时发布相关征求意见稿,计划到2025年,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行业监管等方面数字化体系基本建立,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及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等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技术在城市运行动态监测、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得到深化应用,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协同体系基本建立。

在专精特新方面,近期,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相继发布,其中,温州有55家企业入围。从行业看,本次入围的55家温州企业,集中分布在电气、汽摩配、阀门、包装机械、电子元器件等温州特色产业领域。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传统产业在温州制造业产值中的占比约达四分之三,主动拥抱智能化改造,是温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企查查数据,9月19日-9月25日,长三角地区城市共新增注册企业108706家,其中上市公司共0家,新增注销吊销15833家,其中上市公司共3家,分别是浙江锦源科技有限公司、舟山立昂贸易有限公司和杭州君强科技有限公司。从注册地来看,这三家均来自浙江,并均系新四板。

长三角知产一体化发展2.0开启

9月23日,2022年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会上,三省一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书2.0》和《长三角地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书》。

根据此次框架协议,长三角三省一市知识产权部门在发展共商方面,将进一步构建常态化的共商机制,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建设纲要、规划等组织实施和协同推进;在创新共进方面,将围绕新经济产业和重点产业领域,依托产业园、工业园的技术集聚优势,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合作培育跨区域高价值专利组合;在运用共联方面,将推动三省一市现有的知识产权运营和交易平台(中心)互联互通,整合优化平台(中心)的功能,推进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易信息共享、联动发展和交易平台一体化。

此外,三省一市知识产权部门还将探索深化新领域的知识产权合作。服务支撑区域内企业科创板上市,支持上海浦东、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设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并辐射长三角地区。协同建设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整合各类知识产权执法数据、统计数据、信用数据,实现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数据的全面共享和公开。

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大会也于近日召开,会议强调,突出“全链条协同”,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广度,完善驰名商标、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传资源等传统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补齐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短板,依法整治侵权违法行为,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推动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

苏州数字金融首批兑现奖金总额超700万

全面数字化已成必然趋势。9月21日,江苏召开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数字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发布的《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六大重点任务,即实施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工程、强化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监管、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加快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数字化、提升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

《征求意见稿》勾勒了江苏城乡建设“数字化”蓝图:到2025年,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行业监管等方面数字化体系基本建立,房屋安全数字化监管、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及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等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技术在城市运行动态监测、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得到深化应用,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协同体系基本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在数字金融方面,近期,第二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创新周开幕式暨苏州市金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发布了苏州市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行动方案、推进苏州市数字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若干措施、苏州市金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工作意见等系列政策,并进行首次政策兑现。

本次共有5个数字人民币全国首创场景、4家创新型机构、两家产业生态圈企业获得奖励,首批奖金总额超700万元。

此外,行动方案等明确,到2025年要在全市建成两个全国领先的数字金融集聚区,集聚超过1000家数字金融企业,培育2到3家估值超百亿的数字金融龙头企业。全市产业创新集群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提升,获得融资户数超10000户,累计融资规模超10000亿元,并逐步完善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企业,新增科技上市公司100家以上,上市公司总数超300家。

传统产业占比75%温州需重塑特色制造业集群

近日,工信部开展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已完成相关审核,各地陆续公示第四批企业名单。据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全国总计4357家,相比较于第三批的2930家,增加了48%。加上最新第四批,我国已总计公布四批共91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其中,温州有55家企业入围。截至目前,温州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居浙江省内第三位。

从行业看,本次入围的55家温州企业,集中分布在电气、汽摩配、阀门、包装机械、电子元器件等温州特色产业领域。

产业集群是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之一。步入“十四五”时期,温州开始加速推动特色优势制造业由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构建完整、有竞争力、标志性的现代化产业链。其中便包括重塑以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为主体的集群发展优势。同时,推动龙头企业、冠军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关键技术掌控、股权并购等方式,引入强链补链企业,构建产业联盟体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上缺乏优势,但很多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链拥有强大的掌控力,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有助探索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带动中小企业搭乘大企业的“顺风车”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心无旁骛在某一细分领域做专做精。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传统产业在温州制造业产值中的占比约达四分之三,主动拥抱智能化改造,是温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温州通过推进千企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引导一批优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官网、官微,浙江在线、苏州日报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林倩梅 《小巨人城市图谱⑭丨温州重塑特色制造业集群,助力企业迈向“专精特新”》)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许秋莲,管振宏(实习生)

编辑:陈洁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