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加速进入工业级市场 跃昉科技NB2芯片年底量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倪雨晴   2022-08-27 21:11:3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深圳报道

新兴架构RISC-V由于开源、中立、精简的属性,受到不少组织和企业的青睐。近年来,在x86、ARM两大强劲的芯片架构之外,RISC-V正快速崛起。

一个强劲的信号是,加入到RISC-V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多。其中不仅有阿里巴巴、华为等国内的头部厂商,也有跃昉科技等一众初创企业。全球来看,连x86巨头英特尔也明确发力RISC-V架构的CPU,今年MCU大厂瑞萨亦直言将投入到RISC-V路线的研发当中。

另一个趋势则是RISC-V厂商逐步往高性能、高端市场发力,不再局限于低端的IoT场景。近日,跃昉科技(LeapFive)推出首款RISC-V架构的SoC产品NB2以及配套板卡产品,采用12nm工艺,面向边缘计算、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及语音处理等多类应用,据介绍,NB2是目前第一款Full Mask的RISC-V架构高端应用处理器,将在今年四季度量产。

切入工业物联网高端市场

随着RISC-V在中国的需求升温,国内创业公司不断涌现。比如,成立于2020年的跃昉科技聚焦RISC-V架构SoC芯片产品,其创始人江朝晖曾任谷歌首席技术官,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谷歌、英特尔、三星、华为、中兴、烽火等知名科技企业。

谈及进入RISC-V赛道的缘由,跃昉科技创始人、CEO江朝晖向记者表示,公司在芯片创新方面有三方面思考,第一是为双碳服务,芯片上要考虑省电;第二是围绕全球碳的平台,数据一定要安全、可溯源、不可篡改;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产业链条自主可控,所以RISC-V作为开源的CPU架构是非常好的选择。

从产品层面看,目前跃昉科技有三个芯片平台,从低端、中端覆盖至高端,具体包括BF、GF、NB三个系列的SoC产品。其中,最新推出的NB就是高端旗舰,采用了64位RISC-V指令集的4核CPU架构,同时加入AI、GPU、DSP等异构处理器,直接切入庞大的工业级市场。

跃昉科技研发VP袁博浒谈道,目前基于RISC-V的芯片产品中,95%以上集中在MCU级别,高端的类别很少,“最主要是应用级的软件系统目前在RISC-V领域发展不太健全,这就倒逼很多厂家拿RISC-V技术入局芯片产品的时候,都是做简单的控制级别的芯片,同质化非常严重。”

因此,跃昉科技欲在高端的工业物联网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明确路线后,更重要的是落地,据了解,目前NB2已经在电力场景中拿下订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所所长蒲天骄介绍道,电力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存在数据传输处理压力大、云端主站计算负荷重、海量数据价值无法挖掘、芯片供货难度大等问题。所以针对电力边缘智能高算力、低功耗、自主可控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经过调研后,中国电科院选择主控+AI加速器的技术路线,采用RISC-V开源指令集,并与跃昉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基于NB2芯片设计边缘智能网关、研发无人机巡检系统等应用。

RISC-V生态如何生长?

发展至今,CPU主要有两大指令集,复杂指令集(CISC)架构x86,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阵营有ARM、MIPS和RISC-V。RISC-V正是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第五代指令集架构,作为新势力,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生态建设的挑战,除了架构外,还需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多维度的支持。

江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RISC-V现在差不多和ARM的十年前一样,ARM也遇到过一样的挑战,在她看来RISC-V有三大优势。第一是RISC-V生态现在得到全球的支持,现在RISC-V的基金会有两千多家公司加入,这也意味着社区的繁荣。第二个优势是国家对RISC-V非常重视,成立了很多国家级的机构围绕RISC-V展开研究。

“第三个优势,我们不应该觉得RISC-V一定要代替ARM,或者一定要代替x86,因为这三个赛道是会同时并行的。因为很多应用已经决定了它下面的架构,比如数据中心,大部分很成熟的应用只能够跑在x86,非要迁移到RISC-V是不可能的。但当RISC-V、ARM、x86并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一些异构的芯片,优先将不那么复杂的应用迁移到RISC-V架构里面,都是未来可以考虑的。”江朝晖进一步说道。

不论是芯片创业还是生态建设,都需要更多的投入和耐心,对于RISC-V等近几年热门领域,更需要审慎前行,动辄上亿的芯片竞赛必须与需求紧密结合。

在江朝晖看来,工业物联网体量很大,从智慧物流到智慧能源、再到智慧城市,都是几万亿的市场,“我们不需要担心没有回报。但是一定要坚持,不能够想着一两年就能赚钱,起码要投入三年。现在开始进入第三年,接下来就是深挖市场。”

袁博浒谈道:“芯片是个战略投资,三年回本就已经非常优秀了,常规情况下是五年,有一定复杂难度。我们发现,小芯片反而做得非常累,因为单价太低了。我们想要的公司是长期持续发展,还要能解决实际的难题,芯片产品至少要定位中端以上。”

接下来,RISC-V的高端化竞争将拉开帷幕。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