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北京报道
大规模核酸筛查的风向变了!
近来,全国多地调整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部分地区已调整为付费检测,还有的调整了核酸检测的频率。
与此同时,核酸检测的费用一再下调,核酸检测监管力度则不断加大。
“随着疫情防控稳步推进,新冠疫苗普及率不断提高,加之所谓特效药或将面市,潮水退去后这些ICL企业的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将面临挑战。”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资本市场上,核酸检测概念板块中,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简称“ICL”)相关概念股的股价持续回落,仍处于业绩增长估值消化中。
ICL概念股方面,5月以来板块整体呈下跌趋势。个股方面,截至6月2日收盘,迪安诊断(300244.SZ)报收于29.34元/股,跌2%;金域医学(603882.SH)报收于74.26元/股,跌1.8%。
ICL概念股估值回归理性
2020年以来,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直接推动检测资源下沉,ICL因其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营,以及产能储备及调度能力,在核酸检测筛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记者梳理,在新冠检测产业链上,上游主要是酶与辅酶、采样器、保存管、胶塞等原材料厂商,中游有样本采集与保存、核酸提取、试剂生产厂商,下游为医院和ICL企业。
“核酸检测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一般只有大型医院和高级别疾控中心才具备这种能力,中小医院、社区医院和地方疾控中心不具备检测能力,而核酸检测任务量大,ICL补位也就自然发生。”邓之东告诉记者。
行业景气度提升,参与者的数量也同步增多。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国内在营业的ICL企业超过1800家,有多家已获得上市融资。不同企业在其相应细分领域建立了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壁垒。
从当前行业竞争格局来看,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其中仅艾迪康尚未上市。今年3月艾迪康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赴港上市。
此外,ICL相关标的还包括凯普生物(300639.SZ)、润达医疗(603108.SH)等。
坐在大规模核酸筛查风口上,迪安诊断、金域医学的股价一路“水涨船高”,均在2021年1月份创出历史高点,分别较2020年初低点上涨142.79%、283.07%。
机构分析人士认为,“ICL概念股前期炒作火热,股价涨幅过大,喧嚣之后归于沉寂,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影响牵连,但更主要的方面在于,这表明市场对ICL行业预期已悄然改变,正在回归到理性投资状态。”
目前来看,ICL核心概念股正处于业绩增长消化估值的过程之中。
“疫情防控首先就是检测环节,随着疫情持续,检测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新进入者、半路转行者蜂拥而至。”邓之东说。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在需求的带动下,国内ICL“三巨头”的业绩均实现快速增长。
2020年、2021年,金域医学的营收同比分别增长56.45%、44.88%,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8.9%、50.21%;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8.7%,净利润同比增长64.34%。
迪安诊断也不遑多让,2020年2021年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5.98%、22.85%,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5.89%、38.66%。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2.08%,净利润同比增长122.32%。
另据艾普康招股书显示,其总收入从2019年的17.2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8%;2019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0.7亿元、2.89亿元、3.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3.9%。
不过,在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ICL企业回款能力也出现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金域医学及迪安诊断财报发现,二者在2022年一季度均出现了同样的现象:货币资金比2021年底减少,应收账款较2021年底增加,预付账款则较2021年末增多。
迪安诊断在一季报中直言,报告期内受国内新冠疫情的影响,购置检测物资的支出大幅增加,核酸检测业务回款期较长,预付的抗疫物资采购款较多所致。
政策导向主宰生长空间
西南证券5月份研报指出,ICL行情主要和国内疫情反复和防疫策略更新(如应检尽检、筛查普及、春节返乡核酸证明、动态清零、常态化核酸)有关,另外检测服务指导价变化和基数导致业绩弹性等因素则会影响着行情的幅度。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资金支持。近期全国多地调整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部分地区已调整为付费检测,如四川阆中、甘肃陇西、甘肃通渭,上海自6月30日后也将开启收费模式。
此外,还有部分地区调整了核酸检测的频率。5月21日,江西新余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动态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将此前的普通人群3天1检调整为10天1检,高风险暴露人群的2天1检调整为实行3天1检。
“若地方政府着手进行总量调控,提高检测效率,居民自费模式下,检测者也会非必要不检测,市场检测需求量会随之下降,这对于ICL企业的持续盈利将造成影响。”邓之东认为。
与此同时,单次核酸检测的费用也一再下调。国家医保局5月25日宣布,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
“公立医院核酸检测费用降低,将会进一步对ICL造成冲击,尤其自费检测模式下,群众核酸检测时将会优先考虑到医院进行检测,这对ICL业务量形成较大冲击。”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亦有望倒逼ICL企业同步下调检测费用。
6月1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就政策变动相关问题致电金域医学董秘办,对方表示,“可能还是看各地的需求,第二季度的经营数据还没有出来。目前实验室还是继续精细化管理,在各方面优化流程,包括产能的整体匹配。”
上市金域医学董秘办人士还强调,公司有超过3000项的临床检测业务,核酸检测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核酸检测需求变化、部分公司回款能力下降,而ICL企业面对的挑战还不止于此。
核酸检测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这就要求ICL企业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防止滥用职权利益输送,保证检测质量。“不管怎么讲,也不能为了牟利蒙眼狂奔,没有底线”。业内人士指出。
据悉,5月21日至5月28日,北京警方对朴石医学、金准医学、中同蓝博3家ICL企业进行立案侦查,这3家机构被指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在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均已被吊销执业证书。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链条监管,6月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核酸检测机构退出机制,设立“红绿灯”,并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有效震慑。
ICL概念风口是否彻底过去了?在邓之东看来,ICL企业疫情期间资本储备充足,可以在壮大做强检测业务基础上,考虑向上下游技术方向探索延伸,设计开发新产品,增加新的盈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