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绿色金融场景,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第三次对外公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曹媛   2022-12-06 19:10:05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曹媛 深圳报道

12月6日,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组对外公示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新一批创新应用,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记者了解,本次公示的创新应用是由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申报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绿色信贷服务”,综合运用知识图谱、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绿色企业识别模型,搭建以绿色企业为核心的“朋友圈”关系网络,多维度识别企业“洗绿”风险,提升风控效率及准确性,强化银行对绿色金融企业的判断能力。同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绿色信贷服务,帮助企业识别潜在融资机会,降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

本次公示的创新应用专注于绿色金融场景,解决人工开展绿色信贷效率低、工作量大、主观性强等问题,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提高绿色贷款识别效率中的助推剂作用,同时有效防范企业“漂绿”、“洗绿”风险,提升银行绿色金融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能力,助力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深圳市早在2021年3月正式施行《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强化绿色金融制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相关要求。

据介绍,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此前已有两次共8个创新应用进行了测试运行,在探索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惠民利企方面凸显成效。

2020年8月,深圳市首批创新应用涉及招商银行、微众银行、中信银行、百行征信等机构,涵盖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旨在探索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惠民利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优化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增强信用服务支撑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融合发展。

2021年1月,深圳中支对外公示深圳市第二批4个创新应用。该次公示创新应用聚焦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手段,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提升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优化跨境人民币收款服务,赋能跨境贸易发展;提升银行信贷风控水平,增强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满意度。    

上述举措是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推进、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更为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先进,以“数字、智慧、绿色、公平”为特征的金融服务能力全面加强,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实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数字化之路,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奔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下一步将深刻把握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施工作,进一步强化金融数据综合应用,引导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守正创新,助力深圳市金融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