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广东“单一窗口”)持续发力,不断深化各项功能应用,推进通关进一步便利化。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以下简称“广东分署”)获悉,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省累计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18大类115项应用功能,广东“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上线12大类31项功能,累计申报单量超69亿票,占全国50%。
此前,广东省商务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广东省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口岸通关便利化。
(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验放出口货物李业彤/摄,图片由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提供)
今年以来,广东分署积极协助广东省口岸办,协调省内海关聚焦促进广东外贸保稳提质,在做好标准版应用推广的同时大力推进广东“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建设,助力广东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通关便利化。
提升大湾区跨界车辆管理便利度
随着跨境车辆便利通行需求日益增加,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公路运输工具申报系统,“粤港澳大湾区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成。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由广东省电子口岸公司开发,今年以来平台功能日益完善。广东分署协调深圳、拱北海关积极推广应用平台,优化服务,目前已基本实现两地牌车辆有关手续“网上办”“协同办”。截至今年10月底,来往港澳车辆企业和车主累计向主管海关成功申报海关业务超10万票,惠及近3千家跨境运输企业和10万余辆两地牌跨境车辆。
广东港旅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业务人员表示,原来办理批文卡延期要提交纸质资料和多次来回现场,使用该平台线上办理后,原来要几天的业务当天即可办结,既避免了现场办理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又节约成本。如遇到问题,海关还可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反馈给企业,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同时,粤澳货物“一单两报”服务功能运行平稳。由广东省口岸办牵头,广东分署和拱北海关参与,广东省电子口岸公司承建的该功能于3月10日正式上线,并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地应用。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家服务企业珠海兴邦达(珠海财基贸易)负责人汪先生表示,“一单两报”大大减轻了企业在澳申报的工作量,也降低了手工重复录入的错误率,原来需要人工录入的澳门进口货物申报必填项由24项减少为3项,原来需要人工进行的跨境商品编码转换可以由系统几乎100%准确地自动完成。
珠海长源供应链负责人赵小姐表示:“‘一单两报’大幅降低了内地和澳门企业间的沟通耗时和文件传输量,也大大提高了我们在海关的申报效率。”
优化口岸物流协同平台地方功能
此外,口岸物流协同平台特色功能建设因地制宜。广东分署协调广州、汕头、湛江海关大力支持广州、汕头、茂名、湛江等地市推进多项当地特色功能建设。
例如,汕头上线港澳船舶进境信息互通功能,从事报关代理的新达联报关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项功能上线前,我们补料确认后要等待完成配载才能向船务公司了解提单等物流相关信息。现在,我们线上确认后,船务公司向海关发送原始舱单数据时,我们就可以马上获取满足提前申报的船名、航次、提单号等信息,减少了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整个过程通过‘单一窗口’身份认证和操作,过程存底可查,能够保障商业数据安全。”
今年,广东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分署的“两步申报+区块链”将助力跨境电商发展。例如,广东分署协调黄埔海关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以保税电商为场景构建两步申报区块链信息化支撑平台及链上业务应用,实现跨系统数据上链、数据校验、数据整合、数据共享、数据追溯。
广州市卓志进出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黄埔关区首个‘吃螃蟹’的企业,预校验功能对我们申报帮助很大,尤其是涉及濒危动植物报关单的申报差错率明显降低,还有报关单智能返填功能避免了人工录单错误,降低了录单成本,申报更便利了。而且这个平台可以实时获取货物通关进程,整个过程透明公开,我们很放心,报关体验感很好。”
广东分署表示,未来省内海关将继续协助广东省口岸办,推动完善广东“单一窗口”各项应用,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申报体系,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