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数字经济月”正式启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向中小企业深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王东   2022-11-01 20:16:29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王东东莞报道 11月1日,2022年东莞“数字经济月”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会议介绍“数字经济月”系列活动的基本情况,松山湖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布局及进展以及东莞市工业数字大厦的建设规划及发展亮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数字经济月”期间,东莞将举行第二届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2022湾区工业软件发展论坛、中国国际运动健康可穿戴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2022“智汇南湖湾”松山湖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梁杨阳表示,希望通过2022年东莞“数字经济月”系列活动的举办,进一步营造东莞数字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东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发展动能,塑造新发展优势。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是东莞市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当前,东莞正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在广度上逐渐实现规上全覆盖并向中小企业深入,在深度上正逐步从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向创新突破、行业赋能迈进。

莞企数字化转型成本投入降低70%

东莞作为世界制造业名城,制造业产业链齐全、层次丰富、基数庞大,拥有工业企业超20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2万家,对于数字化转型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广东省亦将东莞市列为相关工作试点示范区。

迈入“双万”新赛道,东莞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动作频频。今年1月,东莞市政府以“一号文”名义印发《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截至8月底,东莞数字经济总产值6408亿元,上半年增加值1187亿元,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东莞市认定了东莞市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和东莞市思爱普(SAP)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通过建设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抓行业龙头企业树立转型标杆示范、推动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转型,逐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向规上企业全覆盖并向中小企业深入。

梁杨阳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目前,华为、SAP两大赋能中心已成功为171家本地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服务,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投入70%,4757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启动数字化转型。

不仅如此,东莞市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五大产业建立140家“东莞市智能工厂(车间)”重点培育企业库,预计月底完成第一批智能工厂(车间)认定,发布第一笔奖补资金并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在行业中予以推广。10月31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

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东莞实施“上云上平台”扶持政策,累计推动495个小微信息化改造项目获得省上云上平台服务券奖补7975万元,成功实施了341个上云上平台项目,预算总额及实施项目数量均全省第一。今年以来,支持71家中小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建设,以2200万元市财政资金带动企业超过1.1亿元的信息化投入。

松山湖数字化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选择来东莞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鑫蜂维(东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铭介绍,来东莞创业之前,他并不知道“制造业立市”的东莞到底存在多大的数字化市场。

今年年初,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重点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夯实发展基础三个维度,提出15条政策措施,涉及95项具体条款。这让叶铭看到了东莞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鑫蜂维是东莞市工信局授牌的首批“东莞市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商”之一,也是入驻东莞市工业数字大厦的第一批企业之一。今年4月,松山湖联合东莞市工信局发挥“政产协”多方资源优势,推动多方共建东莞市工业数字大厦,正加速成为东莞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松山湖在数字经济领域发轫较早,此前已积累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黄镜铨介绍,早在2017年,园区便启动5G基站和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松山湖累计建成596个5G基站,建有中移动数据中心、中联通华南数据中心和华为团泊洼数据中心。

2019年11月,松山湖携手华为共同推出“松山湖产业云”项目,支持企业积极“上云用云”,至今已推动113家企业上云用云,累计扶持金额达7024万元,推动9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出华为团泊洼制造中心、生益科技、记忆储存等标杆项目。

去年2月,松山湖出台《关于推动松山湖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分主题、分重点打造多品类的软件产业“园中园”,加速松山湖软件产业规模化发展。

松山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效应已经凸显。据统计,2021年松山湖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约11%,在全市排名第1位。除去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外,松山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已超30亿元,占东莞市比重30%以上。

黄镜铨表示,面向未来,松山湖将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