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蔡依莹澳门报道 近年澳门特区政府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表示,澳门市民对中医的认同感提高,年轻的中医迎来良好发展愿景,每年中医人数大约有7%-8%的增长。卫生局成立中医服务发展厅,推动中医的发展,现时七成的执业中医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
为深化与内地中医药产业的交流,澳门加强高端中医药人才的交流和互访,创建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营销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以及中药产业链不同层次的互动交流和合作。近日,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石崇荣表示,中医药要走向世界,文化、科普先行是一条有效的推广路径,可以让更多人对中医药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澳门本地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内地中医药企业落户澳门,能有效带动中药制造、药监人员等人才的培养。
中医药出海,文化先行
南方财经:近日,广药集团等获颁澳门首批中药制造准照,“澳门制造”中药加速走向世界。对此,请你谈谈中医药具体是如何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迈出国际化步伐?
石崇荣:我认为文化先行对于推广中医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推动中医药的文化,让大家认识中药文化背景的历史,认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以及对人类健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澳门制造的品牌有大湾区的支持,有国家的推动,也都有澳门本身作为葡语系国家平台的作用,这是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让外国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医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中医药的药材结构较为复杂,很难形成一个标准。我希望可以由中国人尤其是澳门人制定这个标准。制定标准对中医药产品的出口会起到推动作用。这个标准首先应由研究院或本地大学的认证,或者得到外国的认可,给我们指明方向。我觉得可以根据中医药的文化背景,中医药的特色及其存在的历史因素作为制定的标准。
每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人才及技术的需求,广药集团药厂落户澳门,正是典型例子。澳门制造可以借力大湾区各方资源的优势,包括人才、技术上的优势及融资上的条件和能力,这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当然还需要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特区政府的奋力推动,相信定能加速澳门中药产品迈向国际化的步伐。
南方财经: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框架下,在“粤澳创新+澳门制造”方面,如何更好助推中医药扬帆出海?
石崇荣:对中医药产业来说,大湾区有特殊的优势,包括人才的优势,产业链的优势,资源的优势以及资金的优势,这些都是存在的。澳门会借助大湾区内地的优势,进行互补,推动澳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澳门当然也有自己的优势和价值,首先澳门作为中葡贸易平台,面对有3亿人葡语系国家的市场,能做到推动大量中医药往海外出口。葡语系国家只是一个起点,打开这个出口后,继续与其他国家往来合作,就会容易很多,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除了澳门本身药品出口的优势,另一方面,当大湾区内地的产品来到澳门后,我希望能将其转化为出口产品。因为大湾区内各类资源比较丰富,中药的产品资源也很丰富,条件会成熟很多。由于中药品种不少,成分复杂特殊,每个国家对中药的审视标准不一,因此中药出海面对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个人认为,可以将中药转化成更多保健的衍生产品,如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或日用品,既有一定疗效也是日常普及的食品用品。
举个例子,山楂不单纯是食品性质,还具有一定的消积健胃、活血化瘀等食疗功效。另外,如含有中药成分的牙膏、中药洗发水、中药药枕及中药护肤品等,但这类产品却缺少中医文化上的宣传。中医药要走向世界,文化、科普先行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让更多人对中医药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此外中药剂型的不断提升与改良,如科学浓缩中药冲剂、丸剂、片剂等各种剂型技术的改良和创新,也为普及中药使用提供了便利,“粤澳创新+澳门制造”,将是有助推动中医药扬帆出海的重要条件。
促进澳门内地交流,培养中医药专才
南方财经:《中药药事活动及中成药注册法》的实施为澳门发展中药产业打下基础。你认为澳门应如何继续深化与各地的交流合作?
石崇荣:澳门深化各地交流包括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加强高端中医药人才的交流和互访,创建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营销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以及中药产业链不同层次的互动交流和合作。
要想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中药的发展是需要大湾区各地的大力支持,特别资金方面和融资的配合,包括国家的支持,首先让中医药在澳门实现畅通无阻。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力促进中医药企业的发展,实现与内地相互流动的融资,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
南方财经:《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大健康产业,在中药制造、药监人员等人才的培养上,澳门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石崇荣:中医药产业上游是种植药材,中游是研发和制造,下游是销售,也包括法律方面的配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三个层次中,研发、制造及营运和销售澳门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所以这方面就需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一些专才的培养。特别是技术型的专才,同样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澳门一直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但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实,澳门本地高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加强,内地中医药企业的落户澳门,在各项有利因素推动下,相信定能带动中药制造、药监人员等人才的培养。
南方财经: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澳门青年将面对一个更大更具竞争性的市场。对于有志于从事中医药行业的澳门青年,你有哪些建议?
石崇荣:对有意向在中医药产业深造的年轻人来说,前往内地观摩学习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内地有知名中医药品牌的产业链和工厂,或从事相关产业的集团,提供了让年轻人去学习和深造的好机会。完成了本科学位的中医药人才可以选择专业方向的中医院或中药房工作,有些选择从事中药师的工作,有些则会选择继续学习,读研究生、读博士。当他们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有机会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从事研究工作。
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支持下,澳门青年在湾区有非常多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当然也会面对更大的竞争和挑战。对于中医人而言,要多些尝试、多些坚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好为澳门中医药行业的青年人带来更多磨练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青年中医药行业人员在大湾区成长发展的孵化器。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记者:蔡依莹
编辑:和佳
摄制:袁思杰
设计:廖苑妮
实习记者:肖畅瑶李孝仁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 张然唐双艳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